欢迎光临广州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何首乌在民俗中的非药用妙用:古人曾用它染须发/制绳索?

是的,你说得非常正确!何首乌除了著名的药用价值(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之外,在民俗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巧妙的非药用妙用,其中染须发制绳索就是两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染须发 (作为天然染料):

  • 原理: 何首乌的块根(尤其是赤首乌)含有丰富的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等)。这些物质本身带有颜色(通常为黄色至棕红色),具有染色能力。
  • 民俗用法:
    • 古人会将何首乌块根切片或捣碎,加水煎煮,得到浓稠的汁液。
    • 然后直接用这种汁液涂抹在须发上,或者将须发浸泡在汁液中一段时间。
    • 经过反复多次的涂抹或浸泡,可以使须发呈现出棕褐色、深褐色甚至接近黑色的效果。
  • 与药效“乌发”的区别: 药效上的“乌发”主要是指通过内服调理肝肾、补益精血,使新生长出来的头发变黑、减少白发。而这里的“染发”是外用的物理性着色过程,是即时性的遮盖效果,类似于现代染发剂,但属于天然植物染。两者机制不同。
  • 效果: 作为天然染料,其颜色深度、持久度通常不如现代化学染发剂,且颜色偏向棕褐系(取决于品种、浓度和染发时间),难以达到纯正黑色。但它胜在天然、相对温和(虽然也可能引起过敏)。

制绳索/编织 (利用藤茎):

  • 原理: 何首乌是一种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其藤茎(夜交藤) 具有相当的韧性和长度。
  • 民俗用法:
    • 古人会采集何首乌成熟、粗壮的老藤茎
    • 经过浸泡、捶打、剥皮、晒干等处理(类似于处理麻类、葛藤等植物纤维的方法),分离出其中的韧皮纤维。
    • 将这些纤维搓捻或编织成绳索、草鞋、筐篓等日常用品。
  • 实用性: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尤其是何首乌生长的山区,人们会充分利用身边易得的植物资源。何首乌藤茎的韧性和长度使其成为制作简单绳索或编织物的可行材料。其别名“夜交藤”也形象地描述了其藤蔓相互交缠的特性。
  • 强度: 这种绳索的强度当然无法与现代尼龙绳相比,主要用于一些要求不高的日常捆绑或编织用途。

其他可能的非药用民俗用途:

  • 染料 (染布): 与染发类似,何首乌的汁液也曾被用来给粗布、麻布等纺织品染色,获得棕黄色系的颜色。
  • 观赏植物: 何首乌藤蔓缠绕,叶片心形,秋季开花,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古人可能也将其栽种于庭院篱笆旁作为绿植。
  • 工艺品: 形状奇特、硕大的何首乌块根(特别是人形何首乌,虽然多为人工塑造或嫁接)常被视为祥瑞之物或奇物,用于摆设观赏。

总结:

古人确实巧妙地利用了何首乌的不同部位:

  • 块根: 主要作为药材,外用则取其天然色素用于染须发或布料
  • 藤茎 (夜交藤): 取其韧性纤维用于制作绳索、编织日常用品。

这些非药用的妙用充分体现了古人在生活中就地取材、物尽其用的智慧,展现了何首乌这种植物在传统民俗生活中的多功能性。虽然现代生活中这些用途已被更高效的产品替代,但它们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值得了解和记录。

所以,你的问题点出了何首乌文化中非常有趣且容易被现代人忽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