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都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日晕vs幻日:大气光学现象形成机制的对比解析

日晕(尤其是最常见的22°日晕)和幻日都是大气光学现象,都与高云(主要是卷层云)中的冰晶有关,但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外观有显著区别。以下是对比解析:

核心共同点 光源: 太阳。 介质: 高空卷层云中的六角形冰晶位置: 都出现在太阳附近(22°左右)。 成因基础: 都源于光线在冰晶中的折射。 核心区别点 特征 22° 日晕 (22° Halo) 幻日 (Sun Dogs / Parhelia) 基本外观 围绕太阳的完整或部分发光圆环,半径约22度(伸直手臂约两拳宽)。 太阳左右两侧(22°晕上)的明亮光斑,通常在22°晕的环上或略偏内侧。 颜色 较淡,偏白色或带微弱红边(内侧)和蓝边(外侧)。 色散相对较弱,边缘模糊。 通常非常鲜艳! 靠近太阳侧呈红色,向外渐变为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类似迷你彩虹)。色散明显。 冰晶类型 六角柱状冰晶六角柱状冰晶,但主要是扁平六角板状冰晶冰晶取向 完全随机取向。 冰晶在空中翻滚,方向杂乱无章。 冰晶需要大致水平取向。 冰晶的扁平面(底面)近似平行于地面。 关键光学过程 折射为主。 光线从冰晶的一个侧面射入,从相隔60°或90°的另一个侧面射出,发生两次折射。最常见路径(产生22°晕)是:光线从侧面射入,从底面射出(60°棱角折射),最小偏转角约22°。 折射 + 可能的内反射 + 特定取向。
1. 折射路径: 光线从大致水平取向的冰晶的一个垂直侧面射入,从另一个垂直侧面射出(光线穿过90°棱角)。
2. 水平取向: 这种取向使得大量冰晶能将折射光集中汇聚到太阳左右两侧约22°的位置,形成亮斑。
3. 色散增强: 光线穿过较厚的冰晶(侧面到侧面),色散效应更显著,导致鲜艳色彩。
4. (有时)内反射: 在某些路径中,光线可能在射出前在冰晶内部发生一次反射,这会影响最终的偏转角和色彩分布。 形成位置 光线穿过冰晶后,向各个方向偏转约22°,形成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完整光环。 水平取向冰晶的侧面折射,将光线汇聚到太阳左右两侧约22°的特定方位角上,形成离散的光斑位置细节 光环中心是太阳,半径固定约22度。 光斑位于22°晕的环上,但通常略低于太阳高度角(更靠近地平线方向),且距离太阳的角度略小于22°(约20-22°)。 可见性 更常见。只要卷层云足够厚,冰晶数量足够多,即使取向随机也能形成(完整度不同)。 相对少见。 需要大量水平取向的扁平六角板状冰晶才能形成明亮清晰的幻日。 持续时间 通常持续较长时间(几分钟到几小时),随云层移动变化。 可能变化较快,对冰晶取向要求高,云层或冰晶状态变化容易使其消失或减弱。 与太阳高度关系 太阳高度角变化时,光环大小和形状基本不变(始终是约22°半径的圆)。 幻日的位置和形态随太阳高度角显著变化:
太阳在低空时(接近地平线),幻日距离太阳远(接近22°),位置较高(接近22°晕顶部)。
太阳升高时,幻日向远离太阳的水平方向移动,距离太阳角度减小(小于22°),位置降低(更靠近地平线)。
* 太阳高于60°时,幻日通常消失(折射光汇聚点低于地平线)。 机制图解简述

22°日晕:

  • 想象一个六角柱冰晶在空中任意旋转。
  • 太阳光从任意一个侧面射入。
  • 光线在冰晶内部发生折射。
  • 光线从一个底面(或相隔60°/90°的另一个侧面)射出,再次折射。
  • 对于特定的入射角和出射角组合(侧面入-底面出),出射光相对于入射光的最小偏转角约为22°
  • 由于冰晶取向完全随机,四面八方都有光线被偏转22°,最终形成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半径22°的圆形光晕。

幻日:

  • 想象一个扁平的六角板状冰晶,其底面(大面)大致平行于地面(水平取向)。
  • 太阳光从冰晶的一个垂直侧面射入。
  • 光线在冰晶内部发生折射。
  • 光线从对面的另一个垂直侧面射出,再次折射(光线穿过90°棱角)。
  • 由于冰晶是水平取向的,这种侧面-侧面的折射路径会将光线水平地偏转到太阳的左方或右方
  • 大量水平冰晶的这种折射效应,将光线汇聚到太阳左右两侧约22°(实际略小)的位置,形成明亮的彩色光斑(幻日)。
  • 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折射率不同(色散),在汇聚过程中发生分离,形成红在内、蓝在外的鲜艳色彩。
总结关键差异
  • 形态: 日晕是,幻日是(在环上)。
  • 冰晶取向: 日晕要求随机取向,幻日要求水平取向(特定冰晶)。
  • 光学过程侧重: 日晕主要是侧面-底面折射(60°棱),幻日主要是侧面-侧面折射(90°棱)加水平取向汇聚
  • 颜色: 幻日通常比日晕鲜艳得多(色散路径更长、更集中)。
  • 位置相对太阳: 幻日的位置随太阳高度角变化,日晕位置固定(半径固定)。
  • 常见程度: 日晕更常见,幻日形成条件更苛刻。
关联现象
  • 幻日环: 有时在幻日位置会延伸出水平的光带,称为幻日环或侧弧,也是由水平取向冰晶的侧面折射形成。
  • 其他晕: 还有46°晕、9°晕等,由冰晶的不同面组合折射形成(如侧面-侧面60°棱折射产生46°晕)。
  • 环天顶弧/环地平弧: 这些非常鲜艳的彩虹状弧线是由水平取向的板状冰晶顶面射入-侧面射出的折射形成(光线穿过90°棱角,但路径与幻日不同),它们与幻日一样需要水平取向。

理解日晕和幻日的区别,关键在于冰晶的形状空间取向以及光线在冰晶内部经历的具体折射路径(穿过哪两个面,形成多少度的棱角)。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最终我们看到的光学现象的外观、位置和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