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长豆角植株搭架与整枝方法:促进健康生长的管理技巧

长豆角(豇豆)是攀援性很强的豆科植物,科学地搭架和整枝是获得高产、优质豆角的关键。以下是如何进行搭架、整枝以及相关的促进健康生长的管理技巧:

🪴 一、 搭架方法
  • 目的:
    • 支撑藤蔓向上生长,避免倒伏、缠绕。
    •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尤其是下部叶片病害)。
    • 方便田间管理和采收。
    • 提高豆角品质(豆角下垂生长更直)。
  • 时机: 在幼苗抽蔓初期(蔓长约15-30厘米),植株开始出现缠绕趋势时进行。务必在藤蔓过长、相互缠绕之前完成搭架! 过晚搭架容易损伤藤蔓。
  • 常用架型:
  • 人字架: 最常用、最稳固、通风透光性好的架型。
    • 方法: 取两根长度约2-2.5米的竹竿(或木棍、专用豆角架杆),在植株行间上方交叉成人字形(交叉点约1.5-1.8米高),交叉处用绳子或铁丝绑紧固定。下端插入土中,深度约15-20厘米,确保稳固。在交叉点下方约30厘米处,横向绑一根竹竿作为“腰杆”,增加稳定性。如果行很长,可在人字架顶端纵向连接一根竹竿(“天杆”)将所有架子连成一体,增强抗风能力。
    • 密度: 通常每穴(或每2-3株)对应一个人字架的两根脚杆。
  • 直立架: 适用于空间较小或种植量不大的情况。
    • 方法: 在每株(或每穴)旁边垂直插入一根高度约2-2.5米的竹竿或杆子,下端入土15-20厘米。也可在行头行尾及中间间隔打桩,拉几道水平的铁丝或绳子,让豆角藤蔓攀爬。
    • 注意: 此架型稳定性稍差于人字架,需确保杆子插深插牢,必要时顶部也横向连接增强稳定性。
  • 网架: 使用塑料网或尼龙网。
    • 方法: 在豆角行上方或两侧立桩拉线,将网固定在桩和线上,形成垂直或倾斜的网面供豆角攀爬。
    • 优点: 通风透光好,管理采收方便。
    • 缺点: 成本相对较高,网老化后需更换。
  • 拱形架: 类似小拱棚的架子。
    • 方法: 用竹片或钢筋弯成拱形,两端插入土中,拱顶高度约1.8-2米,拱与拱之间用绳子或竹竿横向连接固定。
    • 优点: 空间利用率高,豆角在拱内外均可生长下垂。
    • 缺点: 搭设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 搭架要点:
    • 稳固第一: 无论哪种架型,必须确保稳固,能承受后期植株和果实的重量以及风雨侵袭。
    • 高度适宜: 架高通常不低于1.8米(人字架交叉点高度),方便管理和采收。
    • 引导上架: 搭架后,需手动将豆角藤蔓轻轻引导缠绕在架杆或网上,帮助其顺利攀爬。可以用软布条或麻绳轻轻系一下,但不要勒紧。几天后藤蔓就能自行缠绕。
    • 材料选择: 选用结实、耐用的材料(竹竿、木棍、专用塑料杆、镀锌管等)。避免使用易生锈或易老化的材料。
✂️ 二、 整枝方法
  • 目的:
    • 控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避免植株徒长。
    • 集中养分供应主蔓和有效花序,提高坐果率和豆角品质。
    • 改善中下部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如锈病、炭疽病、疫病)。
    • 去除无效枝、病弱枝,减少养分消耗。
    • 使植株形态更合理,方便管理和采收。
  • 主要整枝操作:
  • 抹除基脚侧芽/侧枝:
    • 时间: 在主蔓开始爬架后,植株基部(距离地面30-50厘米以下)出现的侧芽或小侧枝。
    • 方法: 及时用手或剪刀将其彻底抹除或剪掉。
    • 原因: 这些低位的侧枝光照差、通风不良,开花结荚少且易感病,消耗养分,影响主蔓生长。
  • 主蔓打顶(摘心):
    • 时间: 当主蔓爬至架顶(或预定高度,如1.8-2米)时进行。
    • 方法: 用手或剪刀摘除主蔓最顶端的生长点(嫩梢)。
    • 原因: 阻止主蔓无限向上生长,促使植株养分回流,刺激中上部侧枝(子蔓)萌发和花芽分化,形成更多有效花序,提高中后期产量。对于有限生长型(矮生)品种或主蔓结荚为主的品种,此操作可省略或延后进行。
  • 选留健壮子蔓:
    • 时间: 主蔓打顶后,或在中部(距地面50-70厘米以上)自然萌发出的健壮侧枝(子蔓)。
    • 方法: 选择生长健壮、位置合理的子蔓保留(一般保留3-5条)。对于过密、细弱、徒长的子蔓应疏除。
    • 管理: 保留的子蔓任其生长,当其长到一定长度(如爬满附近空间或架顶)也可考虑打顶,促发孙蔓和花序。但通常管理上比主蔓粗放。
  • 摘除无效花序和老弱病叶:
    • 时间: 整个生长期持续进行。
    • 方法:
      • 无效花序: 发现发育不良、畸形、落花严重的花序,及早摘除。
      • 老叶、病叶、黄叶: 及时摘除植株中下部失去光合功能、发黄老化、感染病虫害的叶片。摘除时要小心,避免损伤茎蔓和健康叶片。
    • 原因: 减少养分浪费,改善通风透光,降低病害传播风险。
  • 整枝要点:
    • 及时性: 整枝操作要勤快、及时,尤其是抹基脚芽和摘除老病叶。
    • 适度: 整枝不是越狠越好,要保证植株有足够的叶面积进行光合作用。过度整枝会降低产量。
    • 工具消毒: 修剪时使用的剪刀最好进行消毒(如酒精擦拭),防止病菌传播。
    • 天气选择: 尽量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整枝操作,伤口愈合快,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 三、 促进健康生长的综合管理技巧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和架型确定合适的株行距。过度密植会导致通风透光差,病虫害严重。一般行距60-80厘米,穴距25-40厘米,每穴2-3株。 科学浇水:
  • 原则: 前期控水蹲苗,开花结荚期需水量大,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 蹲苗: 苗期至抽蔓初期适当控水,促进根系深扎,防止徒长。
  • 花期: 初花期适当控水防落花,但土壤不能过于干旱。
  • 结荚盛期: 需水量最大,应保证充足水分供应,尤其是豆荚膨大期。干旱会导致落花落荚、豆角短小弯曲。宜小水勤浇或滴灌,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防涝。
平衡施肥:
  • 基肥为主: 重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有机肥)作基肥,配合适量磷钾肥(如过磷酸钙、硫酸钾)。
  • 追肥:
    • 苗期/抽蔓期: 若基肥足、苗壮,可不追或少追氮肥,防止徒长。若长势弱,可轻施一次提苗肥(以氮为主)。
    • 开花前: 追施一次磷钾肥为主的肥料(如高磷钾复合肥或磷酸二氢钾),促进花芽分化。
    • 结荚盛期: 是需肥高峰期,应多次追肥。每隔7-10天或每采收1-2次后,追施一次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或腐熟的稀薄粪水。特别注意补充钾肥,促进豆荚膨大和品质。可结合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 避免偏施氮肥: 过量氮肥会导致枝叶徒长,落花落荚严重。
病虫害综合防治:
  • 预防为主: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合理密植和整枝改善通风透光、科学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性。
  • 物理生物防治: 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粉虱;利用防虫网;保护利用天敌。
  • 化学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针对性防治。常见病害有锈病、炭疽病、疫病、根腐病等;常见虫害有豆荚螟、蚜虫、红蜘蛛、潜叶蝇等。注意: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豆角食用安全。
及时采收:
  • 标准: 豆荚粗细均匀、荚面豆粒处未明显鼓起(俗称“鼓粒”)、荚色嫩绿有光泽时采收。过早过晚都会影响品质和产量。
  • 频率: 盛果期一般每隔1-2天采收一次。及时采收能显著减少植株养分消耗,促进后续花序开花结荚,延长采收期,提高总产量。
适时清理残株: 采收后期或植株衰老后,及时拔除残株,清理田园,减少病虫害越冬基数。 📌 总结关键点
  • 早搭架、搭稳架(人字架最优选),引导藤蔓上架。
  • 勤整枝: 坚决抹除基脚侧芽/侧枝;适时主蔓打顶;选留健壮子蔓;持续摘除老弱病叶和无效花序
  • 水肥管理: 前期控水蹲苗,盛荚期足水;重基肥(有机肥+磷钾),巧追肥(花前补磷钾,盛荚期多次均衡肥+钾肥)。
  • 防病虫: 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手段,重在预防。
  • 及时采收: 标准是荚嫩未鼓粒,勤采促高产。

通过科学合理的搭架、精细的整枝以及配套的水肥、病虫害管理,你的长豆角植株一定能保持健康旺盛的生长态势,获得持续的高产和优质的豆角!祝你种植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