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揭阳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多肉总烂根、绿萝黄叶?可能是营养土选错了,根据植物习性选基质是关键

你说得非常对!多肉烂根和绿萝黄叶,基质(土壤)选择不当往往是关键原因之一。植物就像人一样,有自己独特的“居住”偏好,用错了“房子”(基质),自然容易生病。

核心问题:通用营养土 ≠ 万能土

市面上很多所谓的“通用营养土”或“花卉营养土”,通常是为了满足大多数常见观叶植物的需求而设计的,其特点是:

保水性较好:含有较多泥炭、椰糠等有机质,能保持湿润。 有一定肥力:可能预混了一些缓释肥。 质地相对疏松:比纯园土要好。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 多肉植物: 原生环境通常是干旱、贫瘠、排水极好的地方(沙漠、岩石缝隙等)。它们的根系非常怕积水、怕闷湿。
    • 烂根原因: 通用营养土保水性太强,浇水后水分长时间无法排出或蒸发,导致根部长期浸泡在潮湿环境中,无法呼吸,进而腐烂(本质是缺氧和病菌滋生)。
    • 基质需求: 需要排水性、透气性极佳的基质!追求“干得快”,而不是“保水好”。
  • 绿萝: 原生环境是热带雨林,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常攀附在树干或岩石上,根系需要湿润但更害怕积水不透气
    • 黄叶原因: 除了浇水不当(过少或过多)、光照不适、缺肥等原因,基质排水透气性差是导致黄叶的常见元凶。如果基质过于粘重板结或保水性过强:
      • 积水烂根: 底部积水,根系腐烂,无法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叶片失水发黄(尤其是老叶、底部叶)。
      • 缺氧闷根: 即使没有明显积水,过于密实不透气的土壤也会阻碍根系呼吸,影响功能,导致叶片发黄、生长缓慢。
    • 基质需求: 需要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但同时具有一定保水性的基质。既要湿润,又要“呼吸”顺畅。

如何根据植物习性选择基质?

多肉植物/仙人掌类:

  • 核心:高颗粒比例! 颗粒土占比通常在70%甚至更高
  • 常用颗粒: 麦饭石、赤玉土、鹿沼土、火山岩、轻石、绿沸石、粗沙(需洗净)、珍珠岩、蛭石(少量,易粉化)。
  • 基质配比示例(仅供参考,需根据环境调整):
    • 入门简易版:泥炭土/椰糠 + 珍珠岩/粗沙 = 3:7 或 2:8
    • 进阶版:多种颗粒(如赤玉土、麦饭石、火山岩)混合,可加入少量泥炭土(10-20%)。
  • 关键点: 浇水后能迅速排出多余水分,盆内不积水,几天内盆土就能变干爽。

绿萝、常春藤、吊兰、龟背竹等常见观叶植物:

  • 核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微酸性、有一定保水保肥能力。
  • 常用材料: 泥炭土、腐叶土、椰糠(需脱盐)、珍珠岩、蛭石、松鳞、少量园土(需消毒处理)。
  • 基质配比示例(仅供参考):
    • 经典配方:泥炭土:珍珠岩 = 2:1 或 3:1
    • 改良配方:泥炭土/椰糠:腐叶土:珍珠岩/蛭石 = 4:3:3
    • 经济实用:园土(消毒):腐叶土/泥炭土:粗沙/煤渣/珍珠岩 = 4:4:2 (园土需处理,否则易板结)
  • 关键点: 浇水后多余水能较快流出盆底,但盆土本身能保持一段时间的湿润(非湿漉漉),结构疏松不板结,利于根系生长呼吸。

其他影响基质效果的关键因素:

花盆选择:
  • 多肉: 优先选择透气性好的花盆(红陶盆、粗陶盆、素烧盆、带较多底孔的塑料盆),避免无孔容器或釉面陶瓷盆(除非非常精通浇水)。
  • 绿萝等: 塑料盆、陶盆、瓷盆均可,但必须有排水孔!盆的大小也要合适,过大易积水。
浇水习惯:
  • 多肉: 必须“干透浇透”,甚至要等盆土干透几天后再浇。宁干勿湿!冬季更要严格控水。
  • 绿萝等: 盆土表面稍干(约1-2厘米深)即可浇水,浇则浇透(水从盆底流出)。保持盆土微潮但绝不积水。环境干燥时可喷水增湿。
环境通风: 良好的通风能加速盆土水分蒸发,减少烂根风险,对多肉尤其重要,对绿萝也非常有益。 光照: 多肉需要充足光照(避免夏季暴晒),绿萝需要明亮的散射光(避免强光直射)。光照不足会影响植物蒸腾作用,间接影响根系对水分的需求。

总结:

  • 多肉烂根? 首要检查基质是否太保水、颗粒太少,盆是否不透气,浇水是否太频繁
  • 绿萝黄叶? 除了检查光照、浇水频率、是否缺肥,一定要检查基质是否板结不透气、排水不良导致闷根或烂根,以及盆底是否有积水

解决之道就是:了解你的植物来自哪里,模拟它原生地的土壤环境! 不要再迷信“通用营养土”,学会根据植物特性配制或购买合适的基质,再结合正确的浇水方法和环境管理,就能大大减少烂根黄叶的发生,让你的绿植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