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
对应的风力等级
热带低压
10.8 - 17.1 米/秒
6 - 7 级
热带风暴
17.2 - 24.4 米/秒
8 - 9 级
强热带风暴
24.5 - 32.6 米/秒
10 - 11 级
台风
32.7 - 41.4 米/秒
12 - 13 级
强台风
41.5 - 50.9 米/秒
14 - 15 级
超强台风
≥ 51.0 米/秒
16 级或以上
注:
- 这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区域(中国责任区)的标准。
- 风速是指2分钟平均风速。
- 国际上其他区域(如北大西洋、东北太平洋)使用“飓风”分类(1-5级),其1级飓风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台风或强台风下限。
不同等级台风背后的气象知识
不同等级不仅代表了风速的差异,更蕴含着台风结构、能量、潜在破坏力和形成机制上的显著区别:
热带低压:
- 气象知识: 这是台风的“雏形”阶段。一个组织相对松散的热带扰动中心开始形成持续的表面环流,中心附近开始有对流(雷暴)活动集中,但结构尚不完整、不对称。低层环流中心可能还不易定位,风场分布不均匀。
- 潜在影响: 主要带来强降雨,可能引发局地洪涝或泥石流。风力相对较弱,但对海上作业和沿海活动已有威胁。
热带风暴:
- 气象知识: 台风结构开始变得更有组织性。中心环流清晰可辨,中心附近的深对流(强烈的雷暴云团)开始围绕中心旋转,形成螺旋雨带。暖心结构(台风中心温度高于周围)开始建立并加强,这是驱动台风发展的核心热力引擎。风场变得更为对称。
- 潜在影响: 风力明显增强,足以折断树枝、损坏不牢固的建筑物、掀翻广告牌等。降雨范围扩大,强度增强。海上风浪显著增大,对航行构成严重威胁。通常会获得官方命名。
强热带风暴:
- 气象知识: 台风结构进一步巩固和增强。螺旋雨带更加清晰、紧密。中心附近的深对流更加旺盛和深厚,释放出巨大的潜热(水汽凝结时释放的热量),这是维持和增强台风的主要能量来源。暖心结构更加显著。风眼可能开始隐约形成,但通常不清晰或不稳定。
- 潜在影响: 破坏性风力显著增强,可造成房屋部分损坏(如掀翻屋顶瓦片、破坏门窗)、吹倒小树、导致大面积停电。风暴潮威胁开始增大。暴雨强度高、范围广,极易引发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
台风:
- 气象知识: 台风达到成熟阶段,具有典型的台风结构。通常会出现一个清晰可见的“风眼”(中心下沉气流区,天气相对平静、少云或无云)。风眼周围是近乎垂直、高耸入云的“眼墙”(或称眼壁),这里集中了最猛烈的上升气流、最强的对流、最大的风速和最极端的降水。螺旋雨带结构完整。暖心结构强大且深厚,贯穿整个对流层。
- 潜在影响: 具有极强的破坏力。风力可拔起大树、摧毁活动板房、严重损坏坚固建筑物的门窗和屋顶、造成大面积长时间停电。风暴潮高度显著增加,对沿海低洼地区构成毁灭性威胁。特大暴雨极易引发严重洪涝、山洪和泥石流。
强台风:
- 气象知识: 台风强度达到很高水平。风眼通常小而清晰、圆润。眼墙极其陡峭、坚实,对流异常旺盛,云顶温度极低(表明云顶很高,对流活动极强)。台风整体的环流结构非常对称、紧密。暖心结构异常强大。
- 潜在影响: 破坏力极其巨大。风力可造成房屋结构性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摧毁大量树木和电力设施,造成灾难性停电。风暴潮破坏力惊人,能轻易淹没大片沿海区域。暴雨强度达到极端水平,引发灾难性洪水和地质灾害。
超强台风:
- 气象知识: 这是热带气旋强度的巅峰。风眼通常非常清晰、圆润,有时甚至呈现“针眼”状(直径很小)。眼墙异常深厚、陡峭、坚实,对流活动达到极致,云顶温度极低(常低于-80°C甚至更低),释放的潜热能量巨大。整个台风结构高度对称、组织极其严密。暖心结构达到最强大、最深厚的状态。
- 潜在影响: 具有毁灭性的破坏力。风力可摧毁几乎所有非混凝土框架结构,造成钢筋混凝土建筑严重损毁,将大型车辆掀翻或卷走,造成灾难性的基础设施破坏和长时间大范围停电。风暴潮高度和破坏力达到极致,是沿海地区最致命的威胁之一。极端暴雨引发史无前例的洪水和地质灾害。
关键气象知识总结
- 风速与能量: 台风的动能(破坏力主要来源)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但台风的能量(总动能)则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这意味着,当风速从热带风暴增强到超强台风时,其蕴含和释放的能量是指数级增长的。例如,一个超强台风的能量可能是一个热带风暴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
- 结构与强度: 台风等级越高,其内部结构(风眼、眼墙、螺旋雨带)通常越清晰、越对称、越紧密。眼墙的深度、对流强度和云顶温度是衡量强度的重要指标。
- 暖心机制: 台风的核心驱动力是水汽凝结释放的潜热形成的暖心结构。等级越高,暖心越强、越深厚,驱动台风旋转和上升的力量越大。
- 风暴潮: 风暴潮的高度与台风中心气压的降低(低压越强,吸起海水越多)以及台风的强度(强风将海水推向岸边)直接相关。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引发的风暴潮往往是造成沿海地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首要原因。
- 降雨: 台风等级越高,其携带的水汽总量通常越大,对流活动越旺盛(尤其在眼墙),因此产生极端暴雨的潜力和风险也越大。
- 监测与预报: 准确确定台风强度(等级)依赖多种手段:卫星云图(分析结构、云顶温度)、气象雷达(探测内部雨带结构和强度)、飞机探测(直接飞入台风核心测量风速、气压、温度廓线)、浮标和船舶报告、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等。强度预报是台风预报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
理解台风等级划分的意义在于:
精准预警: 为公众和防灾部门提供清晰的风力、降雨、风暴潮风险等级信息。
科学防御: 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应急响应措施和防御重点(如人员转移范围、停工停课标准、工程加固要求等)。
风险评估: 评估台风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科学研究: 帮助科学家研究台风的发展、演变规律和强度变化机制。
因此,当听到台风等级提升时,意味着其内部结构发生了质变,蕴含的能量和潜在的破坏力都急剧增加,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级别的防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