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盘点一下古籍中记载的“青葙”,梳理它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与用途。青葙(Celosia argentea L.),又名草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等,是一种分布广泛、生命力顽强的草本植物,因其独特的花序形态和种子特性,在古籍中留下了丰富的记载。
一、 名实考辨与植物特征在古籍中,“青葙”之名最早明确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但对其形态描述,古籍间存在一些混淆和演变,主要涉及与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的区分:
《神农本草经》: 载有“青葙”,但描述简略。 《名医别录》: 补充“生田野道旁。三月采茎叶,阴干。五月、六月采子。” 点明了其野生习性和常见环境。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明确指出:“处处有。似麦栅花,其子甚细。后又有草蒿,别本亦作草藁。今即主疗殊相类,形名又相似极多,足为疑,恐或尔是青葙... 子似鸡冠,其苗亦相似,恐或疑之。” 这里陶弘景已经察觉到青葙与鸡冠花(或其近缘种)的相似性,并产生了混淆。 《新修本草》 (苏敬): 试图澄清:“此草,苗高尺余,叶细软,花紫白色,实作角,子黑而扁光,似苋实而大... 陶云似麦栅花者,是也。青葙子之名,又云是蒨,即陶云今殊不似蒨也。” 描述了青葙的典型特征:细软叶、紫白色花、黑色扁光种子(区别于鸡冠花的种子)。 《本草图经》 (苏颂): 图文并茂,但图谱流传中可能也混入了鸡冠花。文字描述:“青葙,生田野间,今处处有之。叶似柳而软,茎似蒿,青红色。六月、七月内生花,上红下白。子黑光而扁,有似莨菪。” 强调了“上红下白”的花序特点(指花序上部红色,下部白色)和黑色扁平的种子。 《本草衍义》 (寇宗奭): 对混淆做了重要澄清:“青葙子,经中并不言治眼,惟《药性论》曰: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此眼疾所载,凡用青葙子,今《经》中并不言治眼,余处亦多不见。青葙子,今处处有,苗高尺余,叶细而长,似柳叶,茎似蒿,青红色。花红白色,成穗。子黑而光,如芡实大而扁,生荆襄间。又有一种花黄紫,成穗如小指者,名鸡冠花,其子即青葙子也。又有一种花红白成穗,如青葙而小者,名鸭脚青葙。此二种皆青葙之类也。但鸡冠花子尖小,青葙子扁大,此其别也。” 寇宗奭明确区分了青葙(花红白成穗,子扁大)和鸡冠花(花黄紫成穗如鸡冠,子尖小),并指出当时药用青葙子实际是鸡冠花的种子(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混淆点,现代植物学和药典已明确区分,青葙子为青葙的种子)。 《本草纲目》 (李时珍): 集大成,系统总结:“青葙生田野间,嫩苗似苋可食,长则高三四尺。苗、叶、花、实与鸡冠花一样无别。但鸡冠花穗或有大而扁或团者。此则梢间出花穗,尖长四五寸,状如兔尾,水红色,亦有黄白色者。子在穗中,与鸡冠子及苋子一样,难分... 其子治眼,与青葙同功,或云即青葙也。” 李时珍观察到两者形态高度相似,并指出青葙花序呈尖长穗状(如兔尾),花色多样(水红、黄白),并认为其种子功效相同(或认为鸡冠花就是青葙)。但他也引用了《救荒本草》将两者分开收录的做法。李时珍对名称解释:“青葙名义未详。胡麻叶亦名青蘘,此草又多生于胡麻地中,与之同名,岂以其相似而然耶?” 还提到别名“草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总结关键植物特征(古籍视角):
药用价值(核心用途):
食用价值(救荒与野菜):
染料用途:
观赏价值(次要):
青葙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寓意相对其实际用途而言,并不十分突出和丰富。其寓意主要源于其植物特性和实用价值:
生命力与适应性: “处处有”、“生田野道旁”,描述其不择地而生,生命力顽强,象征着坚韧和适应力。能在贫瘠之地生长,也暗合了其“救荒”的作用。 清肝明目与智慧: 作为“明目要药”,其核心功效“清肝火、明眼目”自然引申出“使人眼明心亮”、“洞察是非”、“增长智慧”的象征意义。与眼睛相关的疾病常被古人认为与“心火”、“肝火”有关,治愈眼疾也意味着驱散心灵的迷雾。 祛邪除秽: 其性味苦寒,能“除皮肤中热,去风湿痹,杀三虫”,在民间医药观念中,具有一定的祛除邪气、污秽、毒虫的寓意。嫩苗用于外治皮肤病,也带有清洁、祛除污浊的意味。 朴实无华与实用: 不像名贵花卉那样被赋予高洁、富贵等强烈人格化象征,青葙更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实用主义精神。它生于田野,既是饥荒时的救命菜,又是眼疾患者的良药,默默服务于民生疾苦。其外观也相对朴实(与鸡冠花相比),更符合“草根”形象。 名称的联想: “青葙”之名中“青”字,常让人联想到青色、东方、春天、生机。“葙”字较为生僻,但整体名称带有一种古朴、草木繁茂之感。李时珍猜测其名可能与胡麻地(青蘘)有关,也隐含了与农作物相伴的意象。 总结青葙在古籍记载和传统文化中,主要呈现以下面貌:
植物身份: 一种常见的野生草本,常与鸡冠花混淆,其关键识别特征是细长穗状花序(如兔尾、笔管)和黑色扁平的种子。 核心价值: 药用,尤其是种子(青葙子)作为清肝明目的要药,治疗多种眼疾。其次是食用价值,嫩苗是重要的救荒野菜。 次要用途: 种子和花序可能用于染色(尤其民间染指甲),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文化寓意: 相对朴素,主要围绕其特性展开:顽强的生命力、清心明目的智慧象征、祛邪除秽的实用功能、以及朴实无华服务于民生的草根精神。 其名称中的“青”字也带来生机、草木的联想。青葙虽不如梅兰竹菊等被赋予高洁人格,也不如牡丹芍药象征富贵荣华,但它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切实的药用食用价值,在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与医药实践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体现了古人对于身边自然资源的细致观察和充分利用,是传统文化中“草木皆有用”观念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