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白沙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你了解冰针吗?这些微小的冰晶在大气中扮演着不一般的角色

是的,我非常了解冰针!它们确实是大气中一种非常独特且迷人的冰晶形式,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形成,并在大气光学、辐射平衡甚至气候中扮演着不寻常的重要角色。

以下是关于冰针的关键信息:

什么是冰针?

  • 冰针是一种微小的、近乎完美的柱状或针状冰晶
  • 它们非常纤细,直径通常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长度可以达到几百微米甚至几毫米。
  • 它们是在特定的大气条件下,水蒸气直接凝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在凝华核上形成的。

形成条件:极其苛刻的低温

  • 冰针的形成需要非常低的温度,通常在-35°C 到 -45°C 甚至更低的范围内。这是它们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 它们主要形成于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的寒冷、晴朗、稳定的空气中,尤其是在冬季的极地或高山地区。有时在强寒潮期间的中纬度地区也能观测到。
  • 需要空气中存在适当的凝华核(如尘埃、气溶胶粒子)和过饱和的水蒸气(相对于冰面饱和)。

在大气中扮演的“不一般”角色:

  • 制造壮丽的光学现象 这是冰针最广为人知的作用。当大量的冰针悬浮在低空(有时被称为“钻石尘”)或高空(卷云中)时,它们能产生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光学现象:
    • 日柱/光柱: 阳光(或月光、灯光)被水平取向的冰针反射,形成垂直延伸的光柱,出现在光源的上方或下方。
    • 幻日环/22°晕: 阳光被随机取向的六角柱状冰针折射形成的光环。
    • 下日/上日: 出现在幻日环上与太阳同一高度、左右两侧的亮斑。
    • 近幻日: 出现在太阳非常近处的光斑。
    • 环天顶弧/环地平弧: 阳光穿过水平悬浮的平板状冰晶(有时与冰针形成条件相关)折射形成的火彩虹般的彩色光弧。
  • 影响地球的辐射平衡(气候效应):
    • 反射太阳辐射: 冰针组成的云(如卷云)或近地层的冰雾/钻石尘,可以有效地反射部分入射的太阳光,对地表有冷却效应
    • 吸收和再辐射红外辐射: 冰晶(包括冰针)也能吸收地表向外辐射的红外线(热量),并将其一部分再辐射回地表,产生温室效应(增暖效应)。
    • 净效应复杂: 冰针云对气候的净辐射强迫(是冷却还是增暖)取决于云的高度、厚度、冰晶的密度和形状、以及地表和背景大气的特性。一般来说,薄的高云(常含冰针)的增暖效应可能略占优势,但精确量化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
  • 作为冰核和凝结核: 冰针本身可以作为凝华核或凝结核,促进其他冰晶或水滴的形成,影响云的发展和降水过程(虽然冰针本身通常不会直接形成降水,因为它们太小)。
  • 近地层“钻石尘”现象: 当冰针在晴朗、极寒的夜晚在近地面大量形成并缓慢飘落时,就形成了“钻石尘”。在阳光或灯光下,它们像无数微小的钻石一样闪闪发光,是极地和高山地区冬季特有的美景。它们的存在也表明近地层达到了极低的温度。

与普通雪花的区别:

  • 形状: 冰针是细长的柱状或针状,而雪花通常是复杂对称的六角星状、板状或枝状。
  • 形成温度: 冰针需要极低的温度(-35°C以下),而雪花可以在相对“温暖”的冰点附近到-20°C左右的较大温度范围内形成。
  • 大小: 冰针通常比单个雪花晶体小得多(虽然长度可能较长,但非常纤细)。
  • 形成机制: 两者都是凝华形成,但冰针的形成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更苛刻和特定。

总结来说:

冰针是大气在极端寒冷条件下(通常低于-35°C)孕育出的独特艺术品。它们不仅是制造奇幻日柱、光晕等天空奇观的关键“道具”,还通过影响太阳光和地球热辐射的传输,微妙地参与着地球的能量平衡,对局部甚至更大尺度的气候产生影响。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自然界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奇妙物理过程的明证。下次如果你看到壮观的日柱或听说“钻石尘”,就知道那是这些微小的冰针在大气舞台上扮演的“不一般”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