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海宁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你知道吗?小麦穗的形态特征能反映出它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

你说得非常对!小麦穗的形态特征确实是其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晴雨表”,就像一本无声的记录本,记载着它经历的风霜雨露、阳光温度。农学家和育种家们常常通过观察穗部特征来推断环境的影响,甚至进行品种选育。

以下是小麦穗部主要形态特征如何反映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详细说明:

穗长:

  • 反映: 总体生长条件、水分供应、养分状况(尤其是氮素)。
  • 环境关联:
    • 良好条件: 水分充足、土壤肥沃(尤其是氮肥丰富)、光照适宜、温度适中时,穗长通常较长。植物有充足的资源进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 不良条件:
      • 干旱胁迫: 严重抑制穗轴伸长,导致穗长显著缩短。
      • 养分缺乏: 特别是氮、磷缺乏,会限制穗的发育,导致穗短。
      • 高温胁迫: 特别是在孕穗期,高温会加速穗分化进程,缩短穗轴伸长期,导致穗短。
      • 密植/荫蔽: 光照不足也会限制穗长。

小穗数:

  • 反映: 分蘖成穗率、幼穗分化期的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养分)。
  • 环境关联:
    • 良好条件: 在幼穗分化期(拔节前后),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通常较凉爽)、良好的水分和养分(尤其是氮素)供应,有利于分化出更多的小穗原基,从而增加每穗小穗数。
    • 不良条件:
      • 干旱: 幼穗分化期缺水会严重减少小穗分化数量。
      • 高温: 幼穗分化期高温会加速分化进程,缩短分化时间,导致小穗数减少。
      • 养分缺乏: 氮、磷等关键养分缺乏直接限制小穗原基的形成。
      • 光照不足: 影响光合产物积累,减少小穗分化。

穗粒数:

  • 反映: 小穗的结实能力、开花受精期和籽粒灌浆初期的环境条件(温度、水分、光照、养分、病虫害)。
  • 环境关联:
    • 良好条件: 开花期天气晴朗、微风、温度适宜(通常在20-25°C),有利于花粉传播和受精。灌浆初期水分充足、光照好、温度适中(日间温暖,夜间凉爽)、养分供应持续(尤其是氮素向籽粒转运),能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每穗粒数。
    • 不良条件:
      • 花期逆境:
        • 高温: 导致花粉败育,受精不良,空秕粒增加。
        • 干旱: 影响花粉活力和柱头接受能力,导致受精失败。
        • 阴雨/高湿: 影响花粉散播,增加病害风险,也可能导致穗发芽。
      • 灌浆期逆境:
        • 干旱/高温: 这是导致粒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高温逼熟”)。加速灌浆进程但缩短灌浆时间,导致籽粒不饱满甚至退化,粒重也下降。
        • 养分短缺: 后期脱肥,特别是氮素,影响籽粒充实。
        • 病虫害: 蚜虫、赤霉病、锈病等直接危害穗部或叶片,影响光合和养分输送,导致籽粒减少或秕瘦。
        • 干热风: 强烈蒸发导致植株水分失衡,籽粒灌浆受阻甚至停止。

穗密度:

  • 反映: 小穗在穗轴上的排列紧密程度。
  • 环境关联:
    • 遗传主导: 密度是品种的重要遗传特性(密穗型 vs 疏穗型)。
    • 环境影响(相对次要): 在极端逆境下(如严重干旱或高温),穗轴伸长受阻可能使小穗显得相对更紧密一些,但这更多是穗长缩短的伴随现象,并非密度本身的显著变化。环境对密度的影响远小于对穗长、小穗数和粒数的影响。

芒的有无及形态:

  • 反映: 品种特性为主,但也有一定的适应性意义。
  • 环境关联:
    • 遗传主导: 有芒/无芒是显著遗传性状。
    • 适应性推测:
      • 芒的功能: 芒具有光合作用能力(贡献籽粒灌浆所需同化物的5-20%),有助于蒸腾散热,可能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高温、强光环境下,有芒品种可能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光合和散热)。
      • 环境选择: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或强光环境下,有芒品种可能更常见或表现更好。但现代育种中,无芒品种因其便于机械化收获等优点被广泛采用,其适应性通过其他生理机制得到改良。

穗的颜色:

  • 反映: 品种特性、成熟度、病害感染情况。
  • 环境关联:
    • 成熟度: 绿色 -> 黄色 -> 金黄色,是正常的成熟过程。
    • 病害: 赤霉病会导致穗部变红褐色;锈病(叶锈、秆锈、条锈)孢子堆颜色(红褐色、黑色)会覆盖在穗或芒上。
    • 生理变化: 极端逆境(如严重干旱、高温、冻害)可能导致穗部未熟先衰,颜色异常(如苍白、枯白)。

籽粒大小和饱满度:

  • 反映: 灌浆期的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和持续时间。
  • 环境关联:
    • 良好条件: 灌浆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强,夜晚呼吸消耗少),水分供应稳定,土壤养分(尤其是磷钾及后期氮素转运)充足,无病虫害,则籽粒大而饱满,千粒重高。
    • 不良条件:
      • 干旱/高温: 导致灌浆期缩短,光合产物积累少,转运受阻,籽粒秕瘦,千粒重低(“高温逼熟”)。
      • 阴雨寡照: 光合作用弱,籽粒充实度差。
      • 养分缺乏: 后期脱肥,籽粒发育不良。
      • 病虫害: 破坏叶片或直接危害穗部/籽粒,影响灌浆。
      • 早霜: 灌浆未完成时遭遇霜冻,导致籽粒停止发育或冻死。

总结来说:

  • 穗长、小穗数、穗粒数 是反映孕穗至开花灌浆期综合环境条件(水、肥、温、光)最敏感的指标。逆境(干旱、高温、缺肥)通常导致它们下降。
  • 籽粒大小和饱满度灌浆期环境条件的直接产物,尤其是水分、温度和光照。
  • 穗密度、芒 主要受遗传控制,但芒的存在可能与特定环境(旱、热、强光)的适应性有关。
  • 穗颜色 主要用于判断成熟度和诊断病害。
  • 综合观察 整个穗的形态(长短、疏密、粒数多少、籽粒饱满度、有无病斑)能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帮助我们回溯小麦在关键生育阶段所经历的环境优劣和气候挑战。

因此,在田间地头,一个有经验的农人或者研究人员,通过仔细端详一穗小麦,就能大致判断出这块地在过去几个月里是风调雨顺,还是经历了干旱、高温、缺肥或病害的考验。这确实是农业科学与自然智慧的美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