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宁波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从台风“韦帕”到“苏拉”,探究不同年份台风命名背后的文化故事

台风命名体系的起源与规则 历史背景: 在2000年之前,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同一台风有不同的命名方式(如美国用女性名字,部分国家用编号),这造成了混乱。为了促进国际协调和防灾减灾,世界气象组织(WMO)下属的台风委员会(成员包括14个国家和地区: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决定建立统一的命名体系。 命名列表: 1997年,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每个成员提交10个名字,组成一个包含140个名字的循环列表。 循环使用: 名字按顺序循环使用,年复一年。当一个台风造成特别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通常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其名字会从列表中退役(除名),由原提名成员提交一个新名字替代,以作纪念和警示。退役的名字不再用于未来的台风命名。 命名原则: 名字通常需要:
  • 易于发音: 便于不同语言使用者识别。
  • 长度适中: 通常为2-3个音节。
  • 无不良含义: 避免冒犯任何文化或宗教。
  • 反映地区文化特色: 这是命名体系中最有趣的部分!各成员提交的名字往往体现了本国的文化、历史、地理、动植物、神话传说或美好愿望。
深入解析“韦帕”与“苏拉”的文化故事

台风“韦帕”(Wipha)

  • 来源国: 泰国
  • 泰语含义: “韦帕”是一个女性名字
  • 文化背景:
    • 传统习惯: 泰国在提交台风名字时,倾向于使用美丽的女性名字。这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早期西方(尤其是美国)用女性名字命名飓风的传统(尽管后来改为男女名交替使用)。泰国人认为女性名字听起来比较柔和,希望能减轻人们对台风的恐惧感。
    • 美好愿望: 使用美丽的名字也寄托了希望台风强度不要太大、破坏力不要过强的愿望。
    • 泰国特色: “韦帕”是一个具有泰国本土特色的名字,体现了泰国文化中对女性美的欣赏。泰国提交的其他名字如“玫瑰”(Roke)、“山竹”(Mangkhut)、“暹芭”(Chaba)等也体现了其特色(花卉、水果、女性名)。
  • “韦帕”的历程: 2007年第12号超强台风“韦帕”曾给中国东部沿海造成严重影响,但其名字并未退役,仍在列表中循环使用(最近一次使用是2019年)。

台风“苏拉”(Saola)

  • 来源国: 越南
  • 越南语含义: “苏拉”指的是中南大羚,一种非常珍稀、神秘的牛科动物,1992年才在越南和老挝边境的安南山脉中被科学界发现。
  • 文化背景:
    • 珍稀动物代表: 越南选择用本国特有的、极度濒危的珍稀动物“苏拉”来命名台风,意义深远。
    • 国家象征与自豪感: “苏拉”的发现是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标志,用其命名台风体现了越南对本国独特自然遗产的珍视和自豪感,也希望通过台风名让世界了解越南的珍稀物种。
    • 保护意识: 使用濒危物种的名字,也隐含着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提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台风是强大的自然力量,“苏拉”是脆弱的自然瑰宝,两者形成对比。
    • 越南特色: 越南提交的其他名字如“山神”(Son Tinh,越南神话中的山神)、“利奇马”(Lekima,一种水果)、“潭美”(Trami,一种花)等,体现了其文化(神话、动植物)。
  • “苏拉”的历程: 2023年第9号超强台风“苏拉”路径复杂多变,强度强,给中国华南沿海(尤其是广东)和台湾、菲律宾等地带来严重风雨影响。由于其造成的巨大破坏,“苏拉”这个名字在2024年初被台风委员会正式宣布退役。越南将提交一个新的名字来替代它。
从命名体系看亚太文化万花筒

台风命名列表就像一个亚太地区文化的微型万花筒

  • 中国: 提交的名字多来源于神话传说(海神、风神、雷神、悟空、玉兔、海燕、杜鹃、电母、木兰)星座(海马)。早期名字如“龙王”、“海马”等因造成严重灾害已退役,由“白鹿”、“木兰”等替代。这体现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 中国香港/澳门: 提交的名字多为本地特色动植物、地标或美好词汇(如榕树、珊珊、玲玲、白海豚、蝴蝶、烟花、三巴、琵琶、玛瑙、珊瑚)。
  • 日本: 提交的名字多为星座名称(如天秤、摩羯、天兔、北冕、鲸鱼、圆规、蝎虎、天鸽、小熊、天鹰)。这体现了日本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
  • 韩国: 提交的名字多为自然现象、动植物或具有美好寓意的词汇(如飞燕、浣熊、天鹅、蒲公英、鲇鱼、奥鹿、蔷薇、格美、艾云尼、桃芝)。风格清新自然。
  • 菲律宾: 提交的名字多为当地男性名字(如丹娜丝、黑格比、卢碧、马勒卡、塔拉斯、米雷、马鞍、洛鞍、卡努、杰拉华)。风格直接明了。
  • 美国(关岛/密克罗尼西亚代表): 提交的名字多为当地土著语言词汇(如艾涛、环高、洛克、南玛都、马鞍、奥麦斯、古超、泰利、苏力、万宜)。体现了太平洋岛屿文化。
  • 柬埔寨、老挝等: 提交的名字多为动植物或美好事物(如达维、康妮、娜基莉、科罗旺、纳沙、榕树、灿都、安比、罗莎、丽琵)。
演变与意义 性别平等: 早期命名以女性名为主,后来逐渐改为男女名交替出现(在列表中不严格按顺序,但整体平衡)。这反映了社会观念的进步。 除名机制的意义: 除名不仅是对灾难的纪念,也是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警示。新名字的加入也为命名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 国际合作典范: 台风命名体系是国际气象合作和防灾减灾领域的一个成功典范。它超越了政治和文化差异,体现了共同应对自然灾害挑战的决心。 文化传播窗口: 每一次台风的命名和报道,都是亚太地区多元文化的一次微小传播。一个简单的名字背后,可能连接着泰国的浪漫、越南的珍稀动物、中国的古老神话、日本的星辰大海、太平洋岛民的独特语言... 结论

从“韦帕”到“苏拉”,台风的名字远非简单的代号。它们承载着亚太地区14个成员的文化基因、历史记忆、自然认知和美好愿望。泰国的“韦帕”寄托了对温和的期许,越南的“苏拉”则是对国家珍宝的展示和对自然的敬畏。整个命名体系本身,就是一部国际合作的生动教材亚太文化的精彩缩影。每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个值得讲述的文化故事。当台风的名字在新闻中响起,我们不仅听到了风暴的预警,也听到了亚太地区多元文化交织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