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宿州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瓜果种子的休眠机制是什么?打破休眠状态的条件

生存策略,目的是确保种子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如冬季严寒、夏季干旱)不萌发,而在环境条件适宜幼苗生长时才萌发,从而提高后代的存活率。

瓜果种子的休眠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种皮障碍(物理休眠):

  • 不透水性: 种皮坚硬、致密、蜡质或含有疏水物质,阻止水分吸收。这是许多瓜类(如西瓜、南瓜、葫芦)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
  • 不透气性: 种皮阻碍氧气进入胚部,抑制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
  • 机械阻力: 坚硬的种皮阻碍胚根(胚芽)突破生长,即使种子吸水膨胀,胚根也无法伸出。

胚休眠(生理休眠):

  • 生理抑制: 这是最常见的休眠类型之一。种子内部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如脱落酸 - ABA),或者缺乏促进萌发的物质(如赤霉素 - GA)。这些物质在胚或胚乳中积累,需要特定的环境信号(如低温、光照、水分淋洗)或时间(后熟作用)来解除抑制或促进促进物质的合成。
  • 胚未成熟: 有些种子在形态上成熟脱离母体时,胚的发育尚未完成(生理后熟),需要一段时间在特定条件下完成发育才能萌发。这在瓜果中相对较少见,但某些种类可能存在。

化学抑制物存在:

  • 果肉、种皮或胚乳中可能含有抑制萌发的化学物质(如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生物碱等)。这些物质需要被雨水淋洗掉、被微生物分解掉,或者种子脱离果肉后浓度降低才能解除休眠。

打破瓜果种子休眠状态的条件(解除休眠的方法):

针对不同的休眠机制,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打破休眠:

物理方法(主要针对种皮障碍):

  • 浸种: 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通常25-40°C,不同种类有差异),软化种皮,促进吸水。这是打破瓜果种子休眠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机械破皮/刻伤: 用砂纸轻轻摩擦种皮(如西瓜种子尖端的种脐附近),或用小刀小心刻伤种皮(避免伤及胚),人为制造吸水通道,降低机械阻力。操作需谨慎。
  • 变温处理: 将种子在较高温和较低温之间交替处理,利用热胀冷缩使种皮产生微小裂缝,促进透水透气。例如,白天温暖,夜晚凉爽。
  • 层积处理: 将种子与湿润的基质(如沙、蛭石)混合,在低温(通常0-10°C)条件下贮藏一段时间(几周到几个月)。这主要用于解除生理休眠(需要低温后熟),对瓜果种子应用相对较少,但某些种类可能需要。湿润条件有助于抑制物分解和促进物合成。

化学方法(主要针对生理休眠和化学抑制):

  • 激素处理: 用低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浸泡种子。
    • 赤霉素 (GA3): 最常用且效果显著。它能拮抗脱落酸的作用,促进萌发。常用浓度50-1000 ppm(mg/L),浸泡时间几小时到24小时不等。
    • 细胞分裂素 (如6-BA): 有时与GA3配合使用。
    • 乙烯利: 在某些情况下也能促进萌发。
  • 化学药剂处理:
    • 过氧化氢 (H2O2): 低浓度浸泡可以促进氧气供应,刺激萌发。
    • 硝酸钾 (KNO3): 在某些情况下能促进萌发,作用机制可能与提供氮源或调节渗透压有关。
    • 硫脲: 对某些种子有效。
  • 去除抑制物: 清洗种子,去除果肉残留物。

环境条件诱导:

  • 适宜的温度: 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的适宜温度范围(通常瓜果种子在20-30°C之间萌发良好)。温度是解除休眠和启动萌发的重要信号。
  • 充足的水分: 保证种子能持续吸水膨胀,这是萌发的必要条件。
  • 氧气供应: 良好的通气条件保证胚的呼吸作用。
  • 光照: 大多数瓜果种子对光照不敏感(萌发不受光影响),但少数种类可能需要黑暗或光照条件。通常不是主要限制因素。

总结:

  • 瓜果种子休眠的主要机制是种皮障碍(不透水、不透气、机械阻力)和生理抑制(内部激素平衡失调)。
  • 打破休眠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是:
    • 温汤浸种(物理方法)。
    • 赤霉素溶液浸泡(化学方法)。
    • 对于特别坚硬的种子,可结合机械破皮(如砂纸摩擦)。
  • 提供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环境是保证打破休眠后种子顺利萌发的基础。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具体的瓜果种类和种子特性,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组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整齐度。购买种子时,很多商品种子已经经过处理(如包衣、引发处理),休眠基本被打破,播种后发芽更快更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