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关重要且效果显著的作用,其核心原理在于降低温度并维持低温环境。它的作用大小和有效性取决于多种因素,但科学依据非常明确。
冰块发挥作用的科学依据
相变潜热(核心原理):
- 当冰从固态(0°C)融化成液态水(0°C)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称为熔化热或熔解潜热),约为 334 焦耳/克。
- 这个数值非常大。相比之下,将1克水升高1°C只需要大约4.18焦耳(水的比热容)。
- 这意味着:冰块融化时吸收的热量远大于单纯降低水温度所吸收的热量。 这是冰块降温效果强大且持久的根本原因。它像一个巨大的“热量海绵”,通过融化过程持续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从而显著降低并维持低温。
低温环境:
- 冰融化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稳定在0°C(在标准大气压下),直到所有的冰都融化完。
- 这个 0°C 的低温环境 对于保存物品(尤其是食物)至关重要:
- 抑制微生物生长: 绝大多数导致食物腐败和食源性疾病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在接近0°C时生长繁殖速度会变得极其缓慢,甚至停止。这大大延长了食物的安全保质期。
- 降低酶活性: 食物内部和微生物产生的酶在低温下活性降低,减缓了导致食物变质的生化反应(如褐变、软化、风味损失)。
- 减缓化学反应: 许多导致食物变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在低温下会显著降低(遵循阿伦尼乌斯方程)。
热传导:
- 冰块通常直接或间接(通过容器)与被保存的物品接触。
- 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物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冰块(或冰水混合物),导致物品温度下降。
对流(在冷藏箱/保温箱中):
- 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如冷藏箱、保温箱)内,冰块融化形成的冷水和冷空气密度较大,会下沉。
- 温度较高的空气密度较小,会上升。
- 这种冷热流体的循环(对流)有助于更均匀地降低整个箱体内的温度。
冰块能发挥多大作用?
冰块的作用效果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降温幅度: 冰块能将被保存物品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到接近
0°C(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状态)。这对于需要冷藏(通常指0-4°C)的物品(如生鲜食品、奶制品、某些药品)来说,是
非常理想且有效的温度。对于需要冷冻(-18°C或更低)的物品,普通冰块
无法达到所需温度。
维持低温时间:- 冰块的作用是有时间限制的。一旦冰块完全融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开始上升(如果环境温度高于0°C)。
- 维持时间取决于:
- 冰块初始量: 冰越多,吸收热量的潜力越大,维持低温时间越长。
- 保温容器的隔热性能: 高质量的冷藏箱/保温箱能有效阻隔外部热量进入,显著延长冰块维持低温的时间。在开放空间或隔热差的容器中,冰块融化极快。
-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越高,外部热量侵入越快,冰块融化越快。
- 箱体开启频率: 频繁打开箱体会让大量热空气进入,加速冰块融化。
- 被保存物品的初始温度: 放入的物品温度越高,需要消耗的冰块冷量越多,融化越快。
抑制腐败/变质:- 在0°C左右的环境中,微生物生长和酶促反应被极大抑制。对于易腐食品(肉类、海鲜、奶制品、切开的蔬果等),使用冰块可以将安全保质期从几小时(室温下)延长到1-3天甚至更长(取决于食品种类和保存条件)。
- 对于需要保持低温活性但非冷冻的药品(如某些疫苗、胰岛素),冰块也能提供必要的低温环境,防止失效。
其他应用:- 冷敷: 利用冰块的低温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降低局部组织代谢速率。
- 降温饮品: 快速降低饮料温度。
- 紧急降温: 在无电力情况下,为小空间(如车载小冰箱)或人体提供临时降温。
局限性(冰块作用受限的情况)
无法达到冷冻温度: 仅靠冰块无法将物品温度降到0°C以下(除非使用特殊混合物如盐冰,但盐冰温度更低且可能不适合直接接触食物)。
时间限制: 融化后作用消失,需要持续补充冰块。
湿度问题: 冰块融化会产生水,可能导致物品被水浸泡或在高湿度环境下保存的物品(如某些干货、电子产品)受损。
温度均匀性: 在大的或不规则的空间里,可能难以保证所有区域温度都均匀维持在0°C左右,离冰块远的区域温度可能稍高。
依赖环境: 在炎热或开放环境下,效果大打折扣,必须配合良好的保温措施。
总结
冰块在保存物品(特别是需要0°C左右冷藏环境的物品)时能发挥巨大且关键的作用。其核心科学依据在于相变潜热——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热量,能高效地将物品及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并维持在接近0°C的水平。这个低温环境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降低酶活性和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显著延长易腐品的安全保质期。
然而,冰块的作用受时间限制(会融化),无法达到冷冻温度,且效果高度依赖保温容器的性能和环境温度。了解其原理和局限性,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冰块进行物品保存。在需要长时间、超低温或精确温控的场景下,机械制冷设备(冰箱、冰柜)是更可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