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阜阳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海绵身上住着哪些小生物?这种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其实很常见

你说得太对了!海绵(Porifera)就像一座天然的“生物公寓”,它们多孔的结构和滤食性的生活方式为众多小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庇护所和食物来源。这种共生关系在自然界确实极其普遍,是生态系统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的绝佳体现。

住在海绵身上的“房客”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微生物(细菌和古菌):

  • 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住户。 海绵体内和体表生活着极其庞大和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有时甚至能占到海绵湿重的40%以上。
  • 关系类型: 主要是互利共生偏利共生
  • 作用:
    • 营养供给: 一些细菌能进行固氮作用(将大气氮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氮),为海绵提供重要的氮源。有些细菌能分解海绵无法直接消化的有机碎屑或溶解有机物,产生海绵可利用的营养物质。
    • 化学防御: 许多生活在海绵体内的共生细菌能产生具有抗菌、抗病毒或抗捕食者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海绵化学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海绵自身的同时也可能保护了其他住户。
    • 废物处理: 帮助代谢海绵产生的废物。
    • 结构支撑: 某些微生物可能参与海绵骨针的形成或维持。

藻类:

  • 常见住户: 包括硅藻、绿藻、蓝藻(蓝细菌)等。
  • 关系类型: 主要是互利共生(尤其是在光照充足的水域)。
  • 作用:
    • 光合作用: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碳(如糖类),为海绵提供额外的能量和营养来源。这对于营养贫瘠水域的海绵尤其重要。
    • 提供庇护: 海绵为藻类提供了稳定的附着表面和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避免被浮游动物摄食)。
  • 注意: 在共生关系中,藻类有时被称为“内共生体”。

小型甲壳类动物:

  • 常见住户: 桡足类、等足类(如蛀木水虱科的种类)、端足类、介形虫等。
  • 关系类型:偏利共生寄生都有可能。
  • 作用/行为:
    • 寻找庇护: 利用海绵的孔道和腔室躲避捕食者(如鱼类)。
    • 摄食: 以海绵过滤到的有机颗粒、细菌、原生动物或海绵自身的组织、粘液为食。有些种类(如某些等足类)会啃食海绵组织,对海绵造成一定损害,接近寄生关系。
    • 繁殖场所: 海绵内部是安全的育幼场所。

多毛类环节动物:

  • 常见住户: 主要是隐居亚纲的多毛类蠕虫,如才女虫属。
  • 关系类型: 通常是偏利共生轻度寄生
  • 作用/行为:
    • 钻穴居住: 它们在海绵组织中钻穴筑管,居住在管内。
    • 摄食: 伸出触手过滤水流,与海绵竞争食物颗粒,或可能直接摄食海绵组织。
    • 庇护: 海绵为它们提供了物理保护。

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 常见住户: 小型腹足类(螺)、蛇尾类(脆蛇尾)、小型海星、水螅虫、苔藓虫、甚至其他小型海绵等。
  • 关系类型: 主要是偏利共生
  • 作用/行为: 利用海绵表面或内部空间作为栖息地、避难所或觅食场所(吃海绵过滤的食物、共生生物或海绵组织)。

一个著名的特例:俪虾

  • 某些玻璃海绵(如偕老同穴海绵)与一种叫“俪虾”的小虾有着非常特殊的互利共生关系。
  • 幼虾成对进入海绵中央的大腔室,在那里生活、成长。
  • 当它们长大后,就无法再通过海绵网格状的身体结构钻出来,于是终生被“困”在海绵体内。
  • 俪虾帮助海绵清洁体腔,可能也搅动水流促进海绵的滤食;海绵则为俪虾提供安全的住所和稳定的食物来源(水流带来的浮游生物)。这就是“偕老同穴”名称的浪漫由来。

海绵为何成为“生物公寓”?

复杂的水沟系统: 海绵体内遍布用于滤水的孔道、腔室和出水口,形成了大量可供小型生物居住的空间。 持续的水流: 海绵不断泵水以获取食物和氧气,这为居住其中的生物带来了新鲜的水流、氧气和食物颗粒(浮游生物、有机碎屑)。 物理保护: 海绵坚硬或柔韧的身体结构为住户提供了躲避捕食者的屏障。有些海绵还有化学防御物质,间接保护了房客。 食物来源: 海绵过滤的水流富含微生物和有机颗粒,为许多住户提供了现成的食物。海绵自身的组织、粘液或代谢产物也可能被食用。

共生关系的普遍性

正如你所说,这种宿主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的共生模式在自然界非常普遍:

  • 珊瑚礁: 珊瑚虫与虫黄藻共生,珊瑚礁本身也是无数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等的家园。
  • 地衣: 真菌和藻类/蓝藻的共生体。
  • 树洞/腐木: 为昆虫、鸟类、真菌等提供住所。
  • 大型海藻(如巨藻林): 为鱼类、无脊椎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 动物的消化道/体表: 如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人类肠道菌群。

总结:

海绵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微型生态系统。其体内居住着极其丰富的微生物(细菌、古菌、藻类),以及多种小型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多毛类、蠕虫、软体动物等)。这些关系涵盖了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寄生等多种形式。海绵提供住所、水流、食物来源和庇护,而住户则可能提供营养、防御、清洁等服务,或仅仅是利用海绵的资源。这种复杂而精妙的共生网络,完美地诠释了自然界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和协同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