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启东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台风“卡努”引发的次生灾害:暴雨洪涝与地质灾害的应对措施科普

核心原则:预防为主,避险为先,科学应对 一、 暴雨洪涝应对措施

密切关注预警信息:

  • 来源: 中央气象台、地方气象台、应急管理部门(应急管理部、地方应急管理局)、水利部门、官方媒体(新闻联播、地方新闻、官方APP、微信公众号)。
  • 内容: 暴雨预警信号(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洪水预警(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山洪灾害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 行动: 收到预警后,立即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行动,橙色、红色预警意味着危险极高,必须严肃对待。

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 居家:
    • 检查房屋:加固门窗,尤其是迎风面;检查屋顶、墙壁是否有裂缝或渗漏;疏通屋顶排水口和阳台地漏。
    • 储备物资:准备至少3天的饮用水、不易腐烂的食物、常用药品、手电筒(备足电池)、收音机(备用电池)、救生哨、急救包、充电宝(充满电)、现金(断电时ATM无法使用)。
    • 重要物品:将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保险单等重要证件和文件用防水袋装好,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
    • 低洼地带:提前准备沙袋、挡水板等,防止洪水倒灌。
    • 切断危险源:了解家中水电、燃气总阀位置,必要时能快速关闭。将阳台、窗台上的花盆、杂物等收进室内,防止坠落伤人。
  • 出行:
    • 非必要不出行! 特别是预警级别高时,尽量待在家中或安全场所。
    • 如需出行:提前规划路线,避开低洼易涝区、地下通道、涵洞、河道边、老旧危房、广告牌下、大树下、电线杆旁等危险区域。
    • 了解路况:通过导航APP、交通广播等了解实时路况和积水信息。
    • 车辆停放:避免停在低洼地带、地下车库、大树下、广告牌下。如遇险情,弃车逃生比保车更重要!

遭遇洪涝时如何避险:

  • 居家避险:
    • 如家中进水,立即切断电源总闸和燃气阀门。
    • 迅速向高层、稳固的屋顶转移,并发出求救信号(电话、手电、哨子、鲜艳衣物等)。
    • 不要贪恋财物,确保人身安全第一。
    • 不要直接饮用生水,洪水可能受污染。
  • 户外避险:
    • 立即向高处转移! 寻找坚固的高层建筑、山坡、高地等。
    • 远离水体! 不要靠近或试图趟过积水区域,尤其是流速快、浑浊的积水。15厘米深的流水就可能使人摔倒,30厘米深的流水足以冲走汽车。“宁绕百步远,不涉一步险”。
    • 避开危险区域: 远离电线杆、路灯杆、变压器、广告牌、脚手架、危墙、危房,防止触电或倒塌。
    • 被困车内: 若车辆在积水中熄火,水位快速上涨时,果断弃车逃生,转移到安全高地。不要留在车内等待救援。
    • 不要盲目涉水: 必须涉水时,用长棍探路,避开漩涡、喷泉(可能是下水道井盖被冲开)、不明坑洞。多人结伴,相互搀扶。

灾后注意事项:

  • 确认安全再返回: 洪水退去后,确认房屋结构安全、水电煤气安全后再进入。听从政府安排,不要擅自返回危险区域。
  • 卫生防疫: 注意饮水安全,喝开水或瓶装水;不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做好环境消毒,清理垃圾污物;防范蚊虫滋生,预防传染病。
  • 检查房屋: 仔细检查房屋结构、电路、煤气管道等是否受损,请专业人员检修合格后再使用。
  • 谨防触电: 远离掉落的电线,积水区域可能带电,切勿触摸。
二、 地质灾害(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应对措施

认识前兆:

  • 滑坡/崩塌:
    • 山坡出现新的裂缝或原有裂缝加宽、加深、延长。
    • 坡体前缘土体隆起或出现小面积坍塌、掉块。
    • 坡脚泉水流量、颜色突然变化或变浑浊,甚至干枯。
    • 房屋、墙壁、道路、挡土墙出现开裂、变形、倾斜。
    • 山坡上的树木、电线杆出现歪斜(“醉汉林”)。
    • 岩石发出撕裂、摩擦声或异常声响。
  • 泥石流:
    • 沟谷上游突然传来轰鸣声(火车声、闷雷声)。
    • 河水流量突然增大、变浑浊,夹杂大量树枝、杂草。
    • 沟谷深处有火光(可能是岩石撞击火花)。
    • 动物行为异常(如鸡犬不宁、老鼠搬家)。
    • 强降雨期间或刚停雨后,是泥石流高发期。

提前防范:

  • 了解风险: 了解自己居住地、工作地、经常活动区域是否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如山脚、陡坡下、沟口、河道边)。关注政府发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
  • 关注预警: 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黄色、橙色、红色)。
  • 建房选址: 避免在陡坡下、沟口、河道边建房。已建房屋应加强防护措施。
  • 雨季巡查: 雨季加强对房前屋后山坡、沟谷的巡查,留意前兆现象。
  • 清理沟道: 清理房前屋后排水沟,保持畅通;不在沟道内堆放弃土、垃圾。

临灾避险:

  • 保持警惕: 在预警期或发现前兆时,提高警惕,做好随时撤离准备。
  • 迅速撤离:
    • 听到异常声响(轰鸣声)或发现异常现象(河水突变浑浊、流量激增),立即向沟谷两侧山坡的高处跑! 这是最关键的!
    • 撤离方向: 垂直方向! 向与泥石流、滑坡运动方向垂直的两侧山坡上跑,越高越好。绝对不要顺沟向上或向下跑! 向上跑可能被追上,向下跑可能被淹没。
    • 避开危险物: 不要停留在陡坡下、低洼处、河道边、沟口、危岩下。
    • 选择高地: 选择基底稳固、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带避险。
    • 果断舍弃: 不要贪恋财物,生命第一。撤离时注意观察,防止被滚石、倒木砸伤。
  • 无法撤离时: 如来不及撤离到高地,可就近抱住大树、固定的大石块等稳固物体,或躲在结实的障碍物(如坚固的挡墙)后面,注意保护头部。

灾后注意事项:

  • 危险未解除: 灾害发生后,滑坡体、崩塌体可能还不稳定,泥石流沟可能再次爆发,不要立即返回灾害现场或原居住地。
  • 听从指挥: 在政府确认安全并发布通知后,方可返回。返回时注意观察沿途情况,谨防二次灾害。
  • 参与救援: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协助救援人员,但不要擅自进入危险区域搜救。
  • 报告险情: 发现新的险情或隐患点,及时报告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
通用重要提醒
  • 保持通讯畅通: 确保手机有电,及时接收预警信息。固定电话有时在断电时仍能使用。
  • 邻里互助: 特别是关照独居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 信任官方信息: 不传播未经证实的谣言,一切行动听从政府和专业部门的指挥。
  • 学习自救知识: 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

台风“卡努”过后,强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风险依然很高。请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官方预警信息,掌握科学的避险方法,将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