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泉州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老小区供暖改造记:管道升级、温度调控,居民过冬体验大不同
老小区供暖改造记:管道升级、温度调控,居民过冬体验大不同

凛冬已至,寒风呼啸着穿过老旧居民楼狭窄的楼道间隙。往年此时,张大妈总会早早备下厚厚几层棉被,将家中唯一的小电暖器放在床边,一边担忧着电费账单,一边在室内裹紧棉衣,无奈地抱怨:“这暖气片摸上去温温吞吞,像块捂不热的石头,屋里温度计顶多爬到16度,孩子写作业都冻得拿不住笔!”整个小区,居民们对“暖气”的期待,早已在年复一年的失望中磨损殆尽,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关于“温乎”的念想。

破局:老旧管道成“梗阻”,居民热盼暖流

问题症结清晰可见。小区供热系统已运行近三十年,内部管网严重锈蚀、堵塞,如同一条布满淤泥、多处渗漏的“动脉”,热水输送阻力巨大,热力在输送途中便已大量耗散。更棘手的是,各户暖气片采用老旧串联方式,如同一条绳上的蚂蚱——一户循环不畅,整栋楼都受影响。底层住户的暖气片尚且温热,顶层住户的暖气片却冰凉如铁。更无奈的是,整个系统缺乏任何调节手段,居民只能被动接受“统一温度”,无法根据自身需求调节,热了开窗、冷了挨冻成为常态。

“我们家在顶楼西头,那真是‘冷宫’!”居民王师傅提起往事,眉头紧锁,“冬天最冷那几天,屋里温度计就在14度上下晃悠,穿了棉袄棉裤还觉得寒气往骨头缝里钻。找供热站,人家说末端压力不够;找邻居,人家也无奈。这暖气费交得真叫一个憋屈!”王师傅的无奈,是小区众多顶层、边角住户的共同心声。

攻坚:技术升级与人文关怀双轨并行

改造的号角终于吹响。工程启动前,社区、街道、供热公司联手,在小区广场、楼道口张贴改造示意图,并召开多场居民议事会,详细解释改造方案,特别是“一户一表、分户控制”的核心价值。工作人员耐心答疑,尤其对老年居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以后自己屋里也能调暖气大小了,就像调电视音量一样方便”。面对部分居民对施工噪音、家中短暂停暖的顾虑,社区网格员主动上门沟通,承诺将施工影响降至最低,并协调供热公司提供临时取暖方案。

施工阶段,技术升级是核心。管道革命: 彻底淘汰锈蚀不堪的旧管网,铺设全新的、高保温性能的PPR管道,如同为小区置换了一套强健高效的“循环系统”。施工人员严格遵循规范,确保焊接无漏点、保温层包裹严密,最大限度减少热能在输送途中的损失。控制升级: 每家每户的暖气入口处,都安装了清晰的数字式热量表和精巧的温控阀。温控阀如同给每户暖气装上了“智能开关”,居民可根据自身需要,随时旋转调节阀门开度,精确控制进入室内的热量流量。系统优化: 将过去“一损俱损”的串联系统,全面革新为“各户独立、互不干扰”的并联系统。系统末端还加装了自动平衡阀,确保无论住户位于顶楼还是底层、近端还是远端,系统都能智能调节压力与流量,实现全小区均衡供热。

焕新:指尖上的温度与心中的暖流

改造完成后的首个供暖季,变化如春风化雨,浸润着每家每户。

  • 温度看得见,冷暖我做主: 走进李阿姨家,她正熟练地旋转着客厅暖气片旁崭新的温控阀旋钮。“以前是暖气说了算,现在我们自己说了算!”她指着墙上的温度计,自豪地说,“看,23度!孩子写作业、老人看电视,都舒舒服服的。白天阳光好,或者觉得有点燥热,我就把阀门调小点,既舒服又省心。”温控阀上的清晰刻度,赋予居民实实在在的温度掌控权。
  • 账单更透明,节能有动力: 王师傅拿着刚收到的热费单,仔细比对:“嘿,这热量表显示的数字清清楚楚,用了多少热,该交多少钱,明明白白。不像以前,感觉像笔糊涂账。”这种透明化极大激发了居民的节能意识。赵大爷分享了他的经验:“白天家里没人,我就把阀门调到最小档;晚上睡觉前再调回来。既保证了暖和,又省了钱,心里特别踏实。”初步统计显示,主动进行精细化调节的住户,热费普遍有10%-15%的下降。
  • 温暖无死角,和谐邻里情: 最让社区干部欣慰的是,往年因“冷热不均”而引发的邻里抱怨几乎绝迹。住在顶楼最西户的刘奶奶,往年是整个小区的“重点关怀对象”。今年,她乐呵呵地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暖和!真暖和!这新暖气片摸着烫手呢!再也不用麻烦邻居们担心我这把老骨头挨冻了。”均衡的暖流,消融了隔阂,邻里关系在共同的温暖体验中更加融洽。

指尖轻旋温控阀,暖流便如约而至,精准抚平冬日的寒意。老旧管道焕然一新,串联改并联,让温暖不再有被遗忘的角落。温度计上跳动的数字,是科技的刻度;邻里间消散的抱怨,是人心回暖的见证。老小区供暖改造,不仅升级了管道与阀门,更重塑了居民对“温暖过冬”的体验与信心——从被动忍受“温乎”的无奈,到主动掌控“舒适”的从容,从“集体大锅饭”式的模糊供给,到“各取所需”的精准保障。

当每一户居民都能在寒风中自如调节属于自己的那份暖意,城市治理的深层温度便悄然显现:它不在宏大的叙事里,而在每一个触手可及的阀门旋钮上,在每一张因温暖而舒展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