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方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关于槐花的这些冷知识,可能连经常见到它的人都未必清楚

“槐花”其实分两种,一种是“洋槐”,一种是“国槐”

  • 洋槐(刺槐): 这是大家最熟悉的、春天开白色(或淡紫色)串状花、香气浓郁、常被采摘食用的那种。它其实是19世纪末从北美引进的外来物种。它的花是蝶形花,直接长在叶腋处。
  • 国槐(槐树): 这是中国本土的树种,历史悠久,被视为“祖宗树”。它的花是黄白色或淡黄色,通常在7-8月盛夏开放,花型也是蝶形花,但圆锥花序顶生(长在枝条顶端)。国槐的花通常不食用(有微毒),主要用于入药(槐米、槐花)或观赏。国槐的果实是念珠状的荚果(“槐豆”)。

“槐米”不是花蕾,是未开放的花序!

  • 我们常说的入药的“槐米”,主要是指国槐的干燥花蕾未开放的花序。很多人以为是单个花蕾,其实它是一串串未开放的小花集合体。槐米是传统中药,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

洋槐花能吃,但国槐花(通常)不建议直接食用

  • 香甜可口的洋槐花(刺槐花)是春季美味,可以蒸、炒、做馅、泡茶等。
  • 而国槐的花虽然无毒,但味道微苦,口感不佳,且传统上认为其性偏寒凉,一般不作为食材直接大量食用。国槐的花主要用于药用(需经炮制)或作为蜜源植物。注意: 国槐的荚果(槐角)和种子含有皂苷等成分,有轻微毒性,不可食用。

槐花蜜是“一等蜜”,尤其“水白蜜”是顶级货

  • 洋槐花是最重要的蜜源植物之一。优质的洋槐花蜜呈水白色或特浅琥珀色,清澈透明如清水,故有“水白蜜”之称。
  • 它的味道极其清淡幽雅,甜而不腻,带有槐花特有的清香,且不易结晶(结晶后呈细腻的乳白色)。因为其色浅、味清香、不易结晶、富含果糖等特点,在蜂蜜等级中被列为一等蜜,是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价格最高的蜂蜜品种之一。

槐树是“三公树”,象征高官显位

  • 在中国古代,槐树被视为尊贵、吉祥的象征。《周礼》记载“面三槐,三公位焉”,意思是朝堂外种三棵槐树,象征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位。后世便用“槐位”、“槐府”指代三公的官署或高位,“槐鼎”比喻三公之位。因此,庭院种植槐树有祈愿子孙显达、位列三公的寓意。

“南柯一梦”的“槐安国”就在槐树下

  • 唐代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中,主人公淳于棼醉酒后在宅南大槐树下入睡,梦见自己进入“槐安国”,被招为驸马,出任南柯太守,享尽荣华富贵,醒后发现所谓的“槐安国”不过是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这个典故让槐树增添了一层梦幻与虚幻的哲学色彩,“南柯一梦”也成了成语。

古代考场种槐树,寓意“怀才”与“防作弊”

  • 科举时代,考场(贡院)内常种植槐树,一方面取其“槐”与“怀”谐音,寓意“怀抱人才”、“槐厅得士”;另一方面,高大的槐树可以提供荫凉,其茂密的枝叶据说也有一定的遮挡视线、防止考生交头接耳作弊的作用(虽然效果有限)。

槐树曾是“鬼树”?与“木”旁“鬼”字有关

  • 槐树的“槐”字,由“木”和“鬼”组成。在古代民间信仰中,槐树被认为容易聚集阴气,是“鬼木”或“招鬼之树”。这种迷信观念可能与槐树寿命长、树冠庞大遮阴、树洞多(易藏匿小动物或让人联想)有关。不过,这种说法更多是民俗禁忌,并无科学依据。与之相对的是,在官方和士大夫文化中,槐树更多是尊贵、吉祥的象征(如第5点)。

槐树是“行道树之王”的强有力竞争者

  • 无论是国槐还是洋槐(尤其是改良的无刺或少刺品种),都非常适合作为行道树。它们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贫瘠),树冠浓密,遮荫效果好,且(洋槐)花香宜人。国槐尤其以其长寿、抗污染、耐修剪等特点,在中国北方城市被广泛种植,有“行道树之王”的美誉。

槐花飘香,但有些人可能“无福消受”

  • 洋槐花虽然香甜,但含有一定的光敏物质(呋喃香豆素类)。极少数敏感体质的人,在大量食用新鲜槐花后,如果暴露在强烈阳光下,可能会诱发植物日光性皮炎,出现皮肤红肿、起疹子、瘙痒等症状。因此,过敏体质者或食用后应避免立即暴晒。

下次再看到槐树,闻到槐花香,或者品尝槐花美食时,回想一下这些冷知识,是不是觉得这熟悉的植物瞬间变得更有深度和趣味了呢?从美食到医药,从历史到文化,再到小小的生态角色,槐花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