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洛阳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你每天乘坐的电梯,其实藏着这些安全设计,90%的人都不知道

你说得太对了!电梯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设计远超我们的想象。那些看似普通的部件背后,往往隐藏着精密的工程智慧和多重安全保障。确实,90%以上的人可能从未留意过这些“隐形守护者”。下面就来揭秘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电梯安全设计:

🛠 1. 机械层面的“硬核”保护
  • 限速器与安全钳: 这是电梯最核心、最关键的机械安全装置,堪称“最后防线”。
    • 限速器: 通常安装在机房,通过钢丝绳与轿厢连接。当电梯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的某个设定值(比如115%)时,限速器的离心力或甩块会动作,机械性地卡住限速器轮,使其停止转动。
    • 安全钳: 安装在轿厢底部(或顶部)两侧导轨旁。当限速器被卡住时,连接限速器和安全钳的钢丝绳会拉动安全钳的楔块或滚柱,使其紧紧“咬”住导轨,将轿厢强制制停在导轨上。这是纯机械动作,即使完全断电也能生效。
  • 缓冲器: 位于电梯井道底部(有时顶部也有)。
    • 作用: 万一电梯失控蹲底或冲顶,缓冲器能像汽车减震器一样吸收轿厢(或对重)的冲击能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冲击力,保护乘客和设备安全。
    • 类型: 有液压缓冲器(像油缸,吸收能量更平稳)和弹簧缓冲器(成本较低)。
  • 抱闸(制动器): 安装在曳引机上。
    • 作用: 在电梯停止时(包括断电时),依靠强大的弹簧力抱紧制动轮,防止曳引机转动,从而保持轿厢静止。这是电梯在任何停靠位置都能稳稳停住的关键。
    • 冗余设计: 通常设计为“得电松闸,失电抱闸”,且很多电梯采用双制动器(两副独立的抱闸),一副失效时另一副仍能起作用。
  • 超载保护装置:
    • 原理: 轿厢底部装有高精度称重传感器(就像电子秤)。
    • 作用: 当轿厢内重量超过额定载重的一定比例(通常是110%左右)时,系统会发出持续的蜂鸣警报和闪烁灯光提示,并且电梯门无法关闭,电梯不会启动运行,直到超载解除。这不是为了找麻烦,而是防止因超载导致曳引力不足、制动困难等风险。
  • 对重装置:
    • 作用: 平衡轿厢重量(通常平衡轿厢自重+50%额定载重)。它大大减少了曳引机所需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在电梯失去动力时,平衡的设计可以防止轿厢因自重过大而急速下坠(或对重下坠导致轿厢冲顶),使轿厢更有可能被安全钳等装置有效制动。
⚡ 2. 电气与控制系统层面的智能防护
  • 门锁回路:
    • 原理: 所有层门和轿厢门上都装有电气安全触点开关。这些开关像链条一样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门锁回路”。
    • 关键作用: 只有当所有门都完全关闭且锁紧时,这个回路才是通的。 只要有任何一扇门(包括层门)没有关好或锁紧,回路就会断开。电梯控制系统只有在检测到门锁回路接通时,才会允许电梯启动运行。 这是防止“开门走梯”最根本的电气保障。
  • 门保护装置:
    • 光幕: 轿门两侧发射密集的红外光束(几十束甚至上百束),形成一道“光墙”。在关门过程中,只要有任何一束光被遮挡(比如乘客伸手、物品阻挡),电梯门会立即停止关闭并重新打开。 比传统的机械安全触板更灵敏、覆盖范围更广。
    • 安全触板: 安装在轿门边缘的机械式装置(通常有弹性)。当关门时碰到障碍物(人或物),触板被推回,触发微动开关,电梯门立即停止关闭并重新打开。这是光幕的机械备份,即使光幕失效也能提供保护。
  • 终端极限开关:
    • 位置: 在井道的最高层站上方和最低层站下方,各设有一组或多组开关。
    • 作用: 这是防止电梯冲顶或蹲底的电气防线。
      • 强迫减速开关: 当电梯因故障越过正常停靠位置时,首先碰到这个开关,强制电梯减速。
      • 限位开关: 如果电梯继续越程,碰到限位开关,会切断方向控制电路,使电梯只能向反方向运行(即停止冲顶或蹲底)。
      • 极限开关: 最后的电气防线。如果电梯因严重失控继续越程碰到极限开关,会直接切断电梯主电源(包括驱动主机和制动器电源)。此时,抱闸会因失电而抱死,同时期望机械安全钳能动作。这是非常极端情况下的保护。
  • 紧急停止按钮:
    • 位置: 通常在轿厢操作面板上和(或)机房内。
    • 作用: 按下时,会立即切断电梯安全回路,使正在运行的电梯紧急停止(抱闸抱死),轿厢内照明和通风通常不受影响。用于紧急情况(如乘客被门夹住、电梯异常运行等)。非紧急情况严禁使用!
  • 紧急报警装置:
    • 位置: 轿厢操作面板上(通常有警铃或电话图标)。
    • 作用: 按下按钮,可以连接到物业监控中心、值班室或电梯维保公司的五方通话系统,寻求帮助。即使在停电时,这个系统通常也有备用电源。
  • 备用电源(应急照明和报警):
    • 作用: 当主电源断电时,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池(通常在轿厢顶部),为轿厢内的应急照明和紧急报警装置(五方通话)供电一段时间(通常要求至少1小时),确保乘客在黑暗中能看清并对外求救,避免恐慌。
  • 双回路制动控制:
    • 原理: 对制动器(抱闸)的控制电路设计成两个独立的回路。
    • 作用: 只有当两个回路都发出“松闸”指令时,抱闸才会打开允许电梯运行。任何一个回路失效(如继电器触点粘连、线路断开),抱闸都会保持抱紧状态,防止电梯意外移动。大大降低了制动器单点失效的风险。
  • 运行控制逻辑:
    • 防捣乱功能: 如果检测到轿厢内被登记了过多的、明显不合理的指令(比如按满了所有楼层),系统可能会取消这些指令,或者要求再次刷卡(如果有刷卡系统),防止恶作剧影响效率。
    • 门区外不能开门: 控制系统确保电梯只有在平层区域(门区)±一定范围内(比如200mm)才允许开门。防止电梯在非平层位置开门导致乘客踏空坠落。
    • 开门按钮延迟响应: 有时按开门按钮门不会立即打开,这不是故障。系统可能在判断是否完全停稳、是否在门区、或者是否有反向运行指令需要优先处理(如消防运行),确保安全后才执行开门。
🧠 3. 设计与使用规范层面的保障
  • 井道封闭: 防止人员或异物坠入井道。
  • 层门强度: 层门必须能承受一定的冲击力,防止外力撞开。
  • 轿顶/底坑检修空间与开关: 方便维修,并设有检修运行开关和急停开关保障维修人员安全。
  • 定期强制检验: 法规要求电梯必须定期(通常每年一次)由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 维保要求: 电梯必须由专业维保单位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例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 重要提醒:安全设计是最后防线,安全乘梯行为是根本!
  • 不要倚靠、拍打、扒门! 这是导致门系统故障甚至开门走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不要用手脚阻挡电梯关门! 应使用开门按钮或等待下次。
  • 超载时主动退出! 警报响起不是摆设,请最后进入的人主动退出。
  • 被困时保持冷静,使用紧急报警装置求救! 切勿强行扒门自救! 电梯停止位置可能不在平层,扒门极易造成坠落。待在轿厢内是最安全的。
  • 留意检验合格标志和下次检验日期。
  • 发生火灾、地震时,严禁使用电梯!

下次乘坐电梯时,不妨留意一下轿门边缘的安全触板、门两侧的光幕发射/接收孔、操作盘上的紧急报警按钮、以及轿厢内张贴的检验标志。这些看似平凡的部件背后,是工程师们精心设计的层层防护网,共同守护着每一次上下行程的安全。 了解这些“隐藏”的安全设计,能让我们对现代电梯的安全性更有信心,同时也更清楚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