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铜陵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草莓植株的生长周期是多久?如何养护才能让草莓结出很多果实

草莓植株的生长周期和养护方法如下,掌握这些要点能帮助你收获更多美味果实:

🍓 一、草莓的生长周期

草莓的生长周期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但具体时间会因品种、气候和栽培方式而异:

繁殖期 (通常秋季或春季):

  • 种子播种: 从播种到发芽需要2-4周,再到长成可移栽的幼苗需要8-12周甚至更久。生产上较少用种子繁殖。
  • 匍匐茎繁殖: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母株在春夏季会长出匍匐茎,茎上节处会生根长成新的小植株(子株)。子株生根后剪断连接,即可移栽。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周到几个月。
  • 分株繁殖/购买裸根苗: 在秋季或早春进行,将老株分蘖出的新株分开种植,或直接购买休眠状态的裸根苗。

定植期 (通常秋季或早春):

  • 将繁殖好的幼苗或购买的裸根苗移栽到最终的生长位置(地栽或盆栽)。秋季定植(9-11月,温暖地区可更晚)的植株通常在次年春天结果。早春定植(3-4月)的植株当年夏天可能结果,但产量通常不如秋季定植的高。

营养生长期:

  • 定植后,植株首先进入旺盛的营养生长阶段,主要任务是长根、长叶、积累养分。这个阶段在秋季定植后持续到冬季低温来临,在早春定植后持续到温度适宜开花前。此阶段管理重点是促进根系发达和叶片健康。

花芽分化期:

  • 这是决定来年产量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多数“六月果”品种,花芽分化发生在秋季(通常在9-10月,具体时间取决于品种和当地日长、温度)。此时期需要充足的养分积累、适宜的温度(凉爽的短日照)和适度的水分。如果此时期管理不善(如氮肥过多、温度过高、水分不足),会导致花芽分化少,直接影响次年产量。

休眠期 (仅限温带地区的“六月果”品种):

  • 冬季低温来临时,植株生长减缓或停止,进入休眠状态以抵御寒冷。此时期需要一定的低温积累(春化作用)才能打破休眠,在春季正常生长开花。四季草莓在温暖地区不休眠或休眠期很短。

开花结果期:

  • “六月果”品种: 春季气温回升后,打破休眠的植株开始快速生长,抽生花序,开花(通常在4-5月),结果(5-6月达到盛果期)。这是主要的收获季节。
  • “四季草莓”/“日中性”品种: 在适宜的温度下(通常在15-25°C),只要日长不是极端长或短,它们就能持续不断地进行花芽分化、开花和结果。主要产果期通常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气候凉爽时),夏季高温期产量和品质会下降。在温暖地区或保护地栽培下,几乎全年都能结果。

匍匐茎生长期:

  • 通常在春季末夏季初,果实采收后或接近尾声时,植株会大量抽生匍匐茎,进行繁殖。这个阶段会消耗大量养分。

总结关键时间点:

  • 从定植到第一次收获: 秋季定植的“六月果”草莓,需要经历秋冬春三季,大约6-8个月后(次年5-6月)收获。早春定植的“六月果”或四季草莓,大约2-4个月后可以开始收获。
  • 单株寿命/经济寿命: 草莓植株可以存活多年,但最佳结果期通常是定植后的第2年和第3年。之后产量会明显下降,植株老化,病虫害增多。因此,生产上通常每3-4年更新一次植株(用新繁殖的健康子株替代老株)。
🛠 二、如何养护才能让草莓结出很多果实(高产关键)

选择合适的品种:

  • “六月果”: 产量集中,单次产量高,果实通常较大,风味浓郁。适合想要在春季集中收获的朋友。
  • “四季草莓”/“日中性”: 产量分散但持续期长(主要在春、秋两季),适合想长时间有果吃或空间有限的朋友。夏季高温期表现不佳。
  •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抗病性强的品种。

充足的光照:

  • 最关键因素! 草莓是喜阳植物。每天需要至少6-8小时直射阳光。光照不足会导致植株徒长、花芽分化少、开花少、果实小、甜度低、易感病。全日照位置最佳。

土壤与种植:

  • 土壤类型: 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土壤。pH值在5.5-6.8之间最理想。
  • 改良土壤: 种植前深翻土壤,大量混入腐熟的堆肥、厩肥或商品有机肥(如羊粪肥)。盆栽需用优质营养土。
  • 排水: 排水至关重要。地栽避免低洼积水处,可做高畦。盆栽确保盆底有孔,垫好排水层。
  • 种植深度: 关键!“根颈”(茎基部与根交界处)必须与土面齐平。种得太深,根颈埋土里会腐烂;种得太浅,根系暴露会干枯。栽后浇透水。

科学浇水:

  •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草莓根系浅,不耐旱也不耐涝。
  • 关键时期: 营养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需水较多,尤其是果实膨大期对水分敏感,缺水会导致小果、畸形果。
  • 避免浇叶和果: 尽量使用滴灌或从根部浇水,避免弄湿叶片和果实,减少病害(尤其是灰霉病)发生。早晨浇水最好,让叶片在白天变干。
  • 盆栽: 夏季需勤浇水,可能一天一次甚至两次,防止盆土干透。

合理施肥:

  • 基肥: 定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腐熟堆肥、厩肥、缓释有机肥),配合适量磷钾肥(如骨粉、草木灰)。
  • 追肥:
    • 营养生长期(定植后到开花前): 以均衡肥或略高氮肥(如N-P-K 10-10-10或15-15-15)促进叶片和根系生长。可每月施1-2次薄肥。
    • 花芽分化期(秋季,对“六月果”至关重要): 减少氮肥,增施磷钾肥(如N-P-K 5-10-10,0-10-10或高磷钾有机肥),促进花芽形成。控制浇水,适度干旱也有利于花芽分化。
    • 开花坐果期至果实膨大期: 对磷钾肥需求大增,尤其是钾肥。追施高磷钾肥(如N-P-K 5-10-15,10-20-20或磷酸二氢钾)。薄肥勤施,避免一次过多氮肥导致徒长落花落果。可每周或每两周施一次薄肥。
    • 采收后(“六月果”): 施一次均衡肥或略高氮肥,恢复植株长势,为匍匐茎生长和下一季花芽分化(如果保留多年)做准备。
    • 四季草莓: 在持续开花结果期间,保持规律地追施高磷钾肥,薄肥勤施。
  • 有机选择: 可使用腐熟的鱼肥、海藻肥、骨粉、草木灰等作为追肥来源。施用有机肥时,注意避免直接接触根颈。

精细的植株管理:

  • 摘除初花(仅限第一年定植苗): 对于秋季定植的“六月果”苗,在春季出现的第一批花蕾建议摘除。这能促使植株在第一个生长季将养分集中在根系和叶片生长上,形成更健壮的植株,为秋季花芽分化和次年高产打下坚实基础。四季草莓一般不需要摘初花。
  • 疏花疏果:
    • 疏花: 对于花序上后开的小花、弱花,可以适当疏除。每个花序保留5-8朵健壮的花比较合适。
    • 疏果: 坐果后,及时疏除畸形果、病果、过密的小果。这能保证养分集中供应给留下的健康果实,使其长得更大、品质更好。通常每个花序保留3-5个果为宜。
  • 及时摘除老叶、病叶: 定期检查,摘除底部发黄、老化、有病害的叶子。这能改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滋生,并促使植株长出新的健康叶片。
  • 修剪匍匐茎: 除非你想繁殖新苗,否则在果实生产期(尤其是开花结果期),必须及时剪除所有匍匐茎!匍匐茎会消耗大量养分,严重影响开花结果。可以在它们刚长出时就剪掉。
  • 除草: 保持草莓周围无杂草,避免争抢养分水分。浅锄或手工拔除,避免伤根。覆盖地膜或稻草也能有效抑制杂草。

病虫害防治(防大于治):

  • 保持环境卫生: 及时清理落叶、病果、杂草。
  • 良好通风: 合理密植(株距25-30cm),避免枝叶过密。
  • 避免淋浇: 如前所述,减少叶面湿度。
  • 轮作: 避免在同一块地连续种植草莓3年以上,减少土传病害积累。
  • 选择抗病品种。
  • 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人工捉虫;引入天敌(如捕食螨防治红蜘蛛)。
  • 药剂防治: 如果发生病虫害,优先选择低毒、生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矿物油等),严格按照说明使用,注意安全间隔期(采收前多久不能喷药)。常见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根腐病;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蓟马、蛞蝓/蜗牛。

冬季保护(针对“六月果”和寒冷地区):

  • 在严寒来临前(通常初冬,土壤封冻前),用干净的稻草、松针、无纺布、专用草莓保温毯等进行覆盖。覆盖物厚度约5-10厘米。覆盖前可先浇一次透水(封冻水)。春季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时撤除覆盖物,防止捂烂新芽。

适时更新植株:

  • 如前所述,草莓植株的高产期通常在第2-3年。之后应及时用健康的新繁殖的子株替换老株,保证持续高产。
📌 总结关键高产要点 阳光!阳光!阳光! 保证每天至少6-8小时直射光。 优质土壤: 疏松、肥沃、排水好、微酸性。 精准浇水: 保持湿润不积水,避免浇湿花果。 科学施肥: 底肥足,生长期均衡,花芽分化期控氮增磷钾,花果期高磷钾薄肥勤施。 精细管理: 摘初花(第一年)、疏花疏果、勤摘老叶病叶、坚决剪除匍匐茎(除非要繁殖)。 防病防虫: 清洁、通风、轮作、早发现早处理。 适时更新: 2-3年后更换新植株。

通过以上这些细致的管理措施,你就能为草莓植株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开花坐果率,最终收获又多又大又甜的草莓果实!🍓✨ 祝你种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