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要品种类型及区别
大白菜主要根据叶球的形状、叶片的颜色和质地、生长期长短以及结球特性进行分类:
按叶球形状分类 (最常用分类方式):
- 卵圆形 (炮弹形):
- 特点: 叶球顶部尖锐,基部较粗,呈卵圆形或炮弹形。叶片抱合紧密,球顶闭合或半闭合。叶片较厚,颜色多为浅绿或黄绿。
- 代表品种: 胶州白菜、福山包头、旅大小根、鲁春白1号、秋珍白系列等。
- 口感: 球叶柔嫩多汁,纤维较少,口感绵软清甜,适合鲜食、做汤、火锅、腌制等。很多“黄心白菜”属于此类型。
- 平头形 (倒锥形):
- 特点: 叶球顶部平坦,整个球呈倒圆锥形。结球非常紧实,球顶完全闭合。叶片较厚,颜色多为绿或深绿。
- 代表品种: 洛阳包头、太原包头、冠县包头、郑白系列、京秋系列(部分)等。
- 口感: 球叶厚实,含水量相对卵圆形略低,口感较有韧性,耐储运性好。适合鲜食、炒食、储存。
- 直筒形 (圆筒形):
- 特点: 叶球细长,呈长圆筒形。顶部不尖锐也不平坦,多为半闭合状态。叶片相对较薄,颜色多为绿色。
- 代表品种: 天津青麻叶、玉田包尖、北京小青口、津绿系列、晋菜系列等。
- 口感: 球叶较薄,纤维相对较多,但风味浓郁,口感爽脆。非常耐寒、耐旱、耐储运。适合鲜食、炒食、腌制(尤其是酸菜)。
- 花心形:
- 特点: 叶球顶部不闭合,心叶外翻,呈黄色或淡黄色。结球紧实度不如前三类。
- 代表品种: 翻心白、翻心黄、北京小杂55、小杂56等。
- 口感: 心叶鲜黄,质地柔嫩,口感好。但耐储性较差。多为早熟品种,适合鲜食。
按叶片颜色和质地分类:
- 青帮白菜: 外叶和叶柄(帮)呈绿色或深绿色。通常叶片较厚,纤维稍多,风味浓郁,抗病性、耐寒性、耐储性一般较好。如:天津青麻叶、北京小青口、晋菜3号等。
- 白帮白菜: 外叶绿色,但叶柄(帮)呈白色或淡绿色。通常叶片较薄,纤维较少,口感柔嫩,但抗逆性(抗病、耐寒、耐储)可能稍逊于青帮。如:胶州白菜、福山包头、部分早熟卵圆品种。
- 黄心白菜: 主要指结球内部的心叶呈鲜黄色。这通常是品种特性(尤其是卵圆形品种),口感更佳,商品性好。如:金冠、秋宝黄、黄玫瑰等。
按生长期长短分类:
- 早熟品种: 生长期短,一般50-65天。植株较小,单球重相对较轻。耐热性相对较好,可在夏末秋初播种,或作为快菜栽培。适合早上市或生长期短的地区。如:小杂55、小杂56、夏阳、早熟5号等。
- 中熟品种: 生长期70-85天。产量和品质均衡,适应性较广。是最常见的类型。如:鲁春白1号、秋珍白6号、津绿75、郑白四号等。
- 晚熟品种: 生长期85-120天。植株高大,单球重最大,产量高,结球紧实,耐寒性和耐储性极佳。适合秋季种植,冬季贮藏。如:北京新三号、秋珍白16号、青庆、太原二青等。
按结球特性分类:
- 结球白菜: 绝大多数栽培品种都属于结球白菜,形成紧实的叶球。
- 半结球白菜: 叶球抱合不够紧实,顶部张开。如:大锉菜等地方品种。
- 散叶/不结球白菜: 叶片不形成叶球,如小白菜(油菜)、菜心等,严格来说属于不结球白菜类,虽然也叫“白菜”,但与大白菜(结球白菜)是不同亚种。
二、 适合种植的环境差异
不同品种的大白菜对环境条件(尤其是温度、光照、水分)的要求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耐热性、耐寒性、对光照长度的敏感性、对水分的要求等方面:
温度:
- 共同需求: 大白菜是半耐寒性蔬菜,喜温和冷凉气候。生长适温为10-22℃。种子发芽适温20-25℃。莲座期适温17-22℃。结球期对温度要求最严格,适温为12-18℃。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和结球紧实。
- 品种差异:
- 耐热性: 早熟品种通常耐热性较强,能在稍高的温度下(25-28℃)正常生长和结球(虽然品质可能受影响),适合夏播早秋收获或秋季提前播种。中晚熟品种耐热性差,高温(>25℃)下莲座叶徒长、结球困难、病害严重。
- 耐寒性: 晚熟品种、青帮品种(尤其是直筒形青麻叶) 耐寒性最强,能忍受短时轻霜(-2℃左右),在较低温度下(5-10℃)仍能缓慢生长,利于秋季延后收获和冬季贮藏。早熟品种和部分白帮品种耐寒性较弱,遇霜冻易受冻害。
光照:
- 共同需求: 大白菜需要充足的光照。长日照有利于叶片生长(莲座期),短日照(秋季自然日照缩短)是促进结球的重要环境信号。日均光照少于6小时会影响生长和结球。
- 品种差异: 主要是对光照长度(光周期) 的敏感性不同。
- 对光周期反应敏感型: 大部分中晚熟品种对短日照要求严格,必须在秋季自然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顺利结球。如果在春季长日照下播种,会一直处于莲座期不结球或结球松散。
- 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型(耐抽薹型): 部分早熟品种和春白菜专用品种经过育种改良,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在春季长日照条件下也能正常结球,且不易通过春化(不易抽薹开花)。如:春大将、阳春、强势等。
水分:
- 共同需求: 大白菜叶片大,蒸腾作用强,需水量大,但根系较浅。整个生长期要求土壤湿润,尤其在莲座期和结球期需水量最大。但怕涝,田间积水易导致沤根、软腐病。
- 品种差异: 主要体现在耐旱性和耐涝性上。
- 耐旱性: 直筒形品种(如青麻叶) 通常根系相对发达,叶片角质层较厚,蒸腾量相对小,耐旱性较强。
- 耐涝性: 所有品种都不耐涝。但在多雨潮湿地区,选择抗软腐病、霜霉病能力强的品种更为重要,部分青帮品种可能抗性稍好。
土壤:
- 共同需求: 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最佳。pH值以6.5-7.0(中性至微酸性)为宜。
- 品种差异: 差异不大,但高产、晚熟、大球型品种对土壤肥力要求更高。
三、 选择品种的建议
根据种植季节和气候选择:
- 春播(早春保护地/露地): 必须选择耐抽薹、对光周期不敏感的早熟春白菜品种(如春大将、强势、阳春)。生长期短,需防后期高温。
- 夏播(夏季/早秋收获): 选择耐热、抗病(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早熟的品种(如夏阳、早熟5号、小杂系列)。
- 秋播(主栽季节,秋冬季收获): 选择范围最广。根据当地秋季长短、初霜期早晚选择生长期合适的中熟或晚熟品种。
- 无霜期短、冬季寒冷地区(如东北、西北):选耐寒性强、晚熟、青帮、直筒或平头品种(如青麻叶、北京新三号、秋珍白16号),确保在霜冻前充分成熟并耐贮藏。
- 无霜期较长、冬季较温和地区(如华北、黄淮):中晚熟品种均可(如鲁春白1号、津绿75、秋珍白6号、郑白四号)。
- 长江流域及以南:注意耐湿、抗病(尤其是软腐病、霜霉病),可选卵圆形或平头型的中早熟或中熟品种(如改良青杂3号、黄心乌等)。避免种植晚熟品种,以防后期低温阴雨影响结球和贮藏。
根据栽培目的选择:
- 早上市/鲜食: 选择早熟、品质好(如黄心、口感柔嫩)的品种(小杂系列、部分卵圆早熟种)。
- 高产/冬储: 选择晚熟、结球紧实、耐储运的品种(青麻叶、平头型晚熟种如北京新三号)。
- 加工(腌渍酸菜): 首选直筒形、青帮、纤维稍多、干物质含量高的品种(如青麻叶、玉田包尖)。
- 特定口感偏好: 喜甜糯选卵圆形黄心;喜爽脆选直筒形青帮。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
- 病害(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根肿病等)高发区,务必选择抗(耐)当地主要病害的品种。品种介绍中通常会注明抗性。
- 虫害严重地区,抗虫性虽不如抗病性突出,但强壮植株本身抵抗力稍强。
选择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
- 优先选择在当地已推广种植、表现良好的品种。
- 引种新品种时,先小面积试种。
- 购买来源可靠、质量有保证的种子。
总结
选择大白菜品种是一门学问,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和因需制宜。充分了解不同品种在形态、口感、生长期、抗逆性(耐热、耐寒、耐旱、耐湿、抗病)等方面的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度、光照、降水、无霜期)、土壤状况、种植季节、栽培目的(鲜食、储运、加工)以及病虫害发生历史,才能选出最适合的品种,获得丰收和满意的品质。建议在购买种子前详细阅读品种说明,或向当地农技推广部门、有经验的种植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