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种植过程中,确实会遇到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提前预防和及时应对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一、 高温干旱
- 危害: 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卷曲、萎蔫、落花落荚严重,豆荚纤维化快、品质下降。
- 应对措施:
- 适时灌溉: 这是最关键的。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灌溉,避免中午高温时段浇水导致“蒸根”。采用滴灌或沟灌,避免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湿润,尤其在开花结荚期需水量大。
- 覆盖保墒:
- 地表覆盖: 在行间覆盖稻草、麦秸、无纺布或黑色/银色反光地膜。这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地表温度,抑制杂草。
- 遮阳降温: 在极端高温天气(如持续35℃以上),可在棚架上覆盖遮阳率30%-50%的遮阳网,降低田间小气候温度。
- 选择耐热抗旱品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优先选择耐高温、适应性强的品种。
- 合理密植: 适当密植可以形成群体荫蔽,降低地表温度和水分蒸发,但要注意通风,避免过度郁闭。
- 叶面喷施: 在清晨或傍晚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性,缓解高温胁迫。
二、 涝害与暴雨
- 危害: 土壤积水导致根系缺氧窒息、腐烂;暴雨冲刷造成土壤板结、养分流失、植株倒伏、机械损伤;高湿环境易诱发炭疽病、疫病、根腐病等病害。
- 应对措施:
- 完善排水系统: 这是预防涝害的根本!
- 深沟高畦/起垄栽培: 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在种植前整地时,务必挖好深而通畅的排水沟(主沟、支沟、围沟),确保雨后田间积水能迅速排出。采用高畦或起垄种植,抬高根系位置。
- 定期清沟: 雨季来临前和雨后及时清理沟渠,保证排水畅通。
- 抢排积水: 一旦发生积水,立即组织人力、机械全力排水,尽量缩短根系受淹时间。
- 中耕松土: 待土壤稍干、人能下地时,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打破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恢复。
- 追肥促恢复: 涝害后植株根系受损,吸收能力下降。排水后待植株恢复生长时,可结合中耕追施速效性氮肥(如尿素)和磷钾肥,或喷施含氨基酸、腐殖酸、海藻酸等的叶面肥,补充养分,促进新根生长和植株恢复。
- 病害防治: 雨后高温高湿极易爆发病害。积水排除后,及时喷施广谱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进行预防。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喷药治疗。
- 抢收: 如果暴雨来临前豆荚已接近商品成熟,可考虑提前抢收,减少损失。
三、 风灾(大风、台风)
- 危害: 造成植株倒伏、茎蔓折断、叶片破损、落花落荚,设施(如棚架)损坏。
- 应对措施:
- 加固支架: 对于搭架栽培的菜豆(如蔓生种),务必使用结实(如粗竹竿、木棍)且深插的支架,架材之间捆绑牢固,形成稳固的三角形结构。台风多发区可考虑使用更抗风的网架或降低架高。
- 及时引蔓绑蔓: 随着植株生长,及时将主蔓和侧蔓引向支架并用软布条或专用绑蔓夹固定,避免藤蔓随意生长在风雨中互相缠绕拉扯。
- 选择矮生/半蔓生品种: 在风大地区,优先考虑种植矮生或半蔓生品种,其抗风能力相对较强。
- 关注天气预报,提前防范: 收到大风或台风预警后:
- 检查并加固所有支架和棚膜(如有)。
- 可适当降低棚架高度或临时增加斜撑加固。
- 对已绑蔓植株进行复查加固。
- 清理田边易被吹起的杂物。
- 灾后处理:
- 及时扶正倒伏植株,清理断枝落叶。
- 对受损支架进行修复或更换。
- 喷施杀菌剂预防伤口感染病害。
- 追施速效肥促进恢复生长。
四、 低温冻害(春寒、秋霜)
- 危害: 幼苗受冻死亡或生长停滞;成株叶片受冻失绿、萎蔫,花荚脱落,严重时整株冻死。
- 应对措施:
- 适时播种/定植: 严格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晚霜期确定安全的播种或定植时间,避免盲目早播早栽。
- 设施保温:
- 地膜覆盖: 春季播种或定植时覆盖透明地膜,显著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
- 小拱棚/大棚: 早春或晚秋栽培,可搭建塑料小拱棚或利用大棚进行保护地栽培,是防寒最有效的手段。遇强降温可在棚内再加盖一层薄膜或无纺布。
- 临时覆盖: 在霜冻预警夜晚,可用草苫、无纺布、旧薄膜等直接覆盖在植株上,次日日出后及时揭开。
- 熏烟防霜: 在预计有霜冻的晴朗无风夜晚,在田间上风口点燃潮湿的稻草、杂草、锯末等(注意控制火势,以产生大量烟雾为准),利用烟雾形成的“烟幕”阻挡地面热量散失,提高近地面气温。
- 灌水保温: 霜冻来临前1-2天进行田间灌水(沟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特性,减缓土壤和近地面空气降温速度。但此法需谨慎,避免导致地温过低或积水。
- 喷施防冻剂: 在低温来临前1-2天,喷施含有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等成分的植物防冻剂,提高植株自身的抗寒能力。
- 选择耐寒品种: 早春或晚秋栽培选择耐低温能力较强的品种。
- 灾后管理: 冻害发生后,避免立即升温(如大晴天中午揭膜过猛),应缓慢升温。剪除明显冻死组织,喷施杀菌剂防病,追施速效氮肥和叶面肥促进恢复。
五、 雹灾
- 危害: 砸伤叶片、茎蔓、花荚,造成机械损伤,严重时植株被砸烂。
- 应对措施:
- 关注预警: 冰雹常伴随强对流天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
- 设施防护: 大棚种植可在棚顶加盖防雹网。
- 灾后处理:
- 及时清理田间残枝败叶。
- 扶正倒伏植株,清理伤口。
- 喷施广谱杀菌剂(如铜制剂、代森锰锌)和修复性叶面肥(如海藻肥、氨基酸肥),预防病害,促进伤口愈合和植株恢复。
- 根据受损程度,考虑是否补种或改种。
综合管理要点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如台风区选抗风品种,干旱区选耐旱品种)和种植季节,选择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是基础。
合理轮作: 与非豆科作物轮作,减少土传病害积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抗逆能力。
土壤改良: 增施有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排水和缓冲能力。
培育壮苗: 健壮的幼苗自身抗逆性强。通过适时播种、合理水肥、病虫害预防等措施培育壮苗。
病虫害综合防治: 灾害后植株衰弱易感病,加强病虫害监测,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必要时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农业保险: 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考虑购买农业保险,降低经济损失风险。
总结来说,应对菜豆自然灾害的核心是:“预防为主,综合施策”。 重点在于完善基础设施(排水沟、支架)、关注天气预报、选择抗性品种、采用保护性栽培措施(覆盖、设施)、灾后及时科学管理(排水、清园、防病、促恢复)。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主要灾害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预案,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菜豆的稳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