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桐城市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冰川里藏了多少地球密码?冰层气泡竟完整记录着百万年气候变迁轨迹

冰川冰层如何形成“记录簿” 年复一年的积累: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降雪不会完全融化,而是逐年堆积。 压实成冰: 上层的积雪不断压实下层的雪,将松散的雪花压成粒雪(密度较高的雪粒),最终在巨大的压力下,粒雪中的空气被封闭,形成气泡,粒雪也完全转化为冰川冰。 时间封存: 这个过程将降雪时的大气成分(主要是空气,包括温室气体)以及环境信息(如降水的化学组成、温度信号、大气尘埃等)一起封存在冰层和气泡中。 层序清晰: 就像树木年轮一样,冰川冰层也呈现清晰的年层结构(尤其在积累速率高的地方)。科学家可以通过数层、分析季节性信号(如尘埃层、特定离子浓度变化)或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来确定冰层的年龄。 冰层气泡揭示的核心“地球密码”

远古大气的“化石”:

  • 温室气体浓度: 气泡中包含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是最直接、最精确的古代大气成分记录。这是理解过去气候变化驱动力的核心证据。
  • 大气成分变迁: 通过分析气泡中的气体比例(如氧气、氮气、氩气等),可以研究地球大气成分的长期演化,甚至推断过去大气压力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

古温度的“温度计”:

  • 水同位素比率: 冰本身的水分子由氢和氧的同位素组成(如氘、氧-18)。这些同位素的比例与水汽凝结时的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低,重同位素(氘、氧-18)在雪中富集的程度越低。因此,测量冰芯中不同深度冰的同位素比率,就能重建当时降雪地点的地表温度变化序列。这是冰芯重建古气候最核心的指标之一。

环境变化的“指示剂”:

  • 化学离子: 冰层中溶解或包含的各种离子(如硫酸根、硝酸根、钠离子、钙离子、铵离子等)来源于:
    • 海洋: 海盐气溶胶(钠、氯、镁等),反映风力和海洋活动。
    • 陆地: 沙尘(钙、镁等),反映干旱程度、风力和陆地植被覆盖。
    • 火山活动: 硫酸盐(主要来自火山喷发的二氧化硫),是识别大型火山喷发及其对气候影响(降温)的关键标志。
    • 生物活动: 铵离子、硝酸盐(部分来源)等,反映陆地生物活动强度。
    • 人类活动: 工业革命后,铅、硫酸盐(燃煤)、硝酸盐(化肥、汽车尾气)等污染物浓度显著升高,成为人类世的重要标志。
  • 微粒物质: 冰层中包含的尘埃、火山灰、烟尘等微粒,其浓度、大小和来源(通过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确定)记录了:
    • 干旱事件: 尘埃浓度高往往指示源区干旱、风力强劲。
    • 火山喷发: 火山灰层是精确的年代标定点,火山气溶胶影响气候。
    • 生物质燃烧: 黑碳(烟尘)反映森林火灾历史。
    • 宇宙事件: 宇宙尘埃、可能的超新星爆发痕迹(如硝酸盐峰值)。

重大事件的“时间戳”:

  • 火山喷发: 冰层中突增的硫酸盐层和火山灰层是全球性火山喷发的直接证据,可用于精确对比不同地区的气候记录。
  • 核试验: 20世纪中叶大气层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如氚、铯-137、钚-239等)在全球冰芯中留下了清晰的峰值,成为现代冰层定年的重要参考层。
  • 工业革命: 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成分变化(温室气体、污染物)在冰芯记录中清晰可见。
百万年气候变迁的轨迹如何被揭示 钻取冰芯: 科学家在格陵兰、南极等极地冰盖以及高山冰川上钻取连续的圆柱状冰芯样本。最深的冰芯可钻取数千米,穿透数十万年的冰层。 实验室精密分析:
  • 气体提取与分析: 在严格控制的低温、洁净环境下,将冰样品破碎或融化,释放出封存的气泡,用高精度质谱仪等设备分析气体成分和同位素组成。
  • 冰体分析: 对融化的冰水进行各种离子、微粒、同位素(水同位素)的分析。
  • 物理特性分析: 如冰晶结构、气泡形态、冰层厚度等。
建立时间标尺:
  • 利用年层计数(浅层)、已知时间标记层(火山灰、核爆层)、冰流模型、与其他年代标尺(如深海沉积物、石笋)对比等方法,为冰芯建立精确的年龄-深度模型。
数据整合与解读: 将获得的海量数据(气体浓度、水同位素、离子浓度、微粒信息等)按时间序列绘制出来,结合气候模型,科学家就能:
  • 描绘出过去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年地球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 揭示温室气体浓度与全球温度变化之间紧密的耦合关系(温度升高时CO2和CH4也升高,反之亦然)。
  • 识别出冰期-间冰期旋回(如过去80万年约10万年一个周期)及其内部更精细的气候波动(如Dansgaard-Oeschger事件)。
  • 量化火山喷发、太阳活动变化等对短期气候的影响。
  • 评估人类工业活动对大气成分造成的前所未有的剧烈改变(如CO2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约280 ppm飙升至现在的420 ppm以上,远超过去80万年的自然变化范围)。
重要里程碑:南极冰芯记录
  • 目前最长的连续冰芯记录来自南极,如EPICA Dome C冰芯,提供了过去80万年的气候记录,清晰地展示了8个完整的冰期-间冰期旋回。
  • 科学家正在南极钻探更古老的冰芯(如寻找150万年甚至300万年前的冰),以期获得更长时间尺度的气候信息,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的关键转折点。
结论

冰川冰层,尤其是其中封存的气泡,是地球赠予我们的独一无二的“气候档案库”。它像一台精密的自然记录仪,将百万年来地球大气的成分、温度的变化、环境的变迁、重大的地质和人类事件,都忠实地、连续地、高分辨率地保存了下来。解读这些“冰封密码”,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窥地球气候历史的壮阔画卷,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理解当前气候变化的性质、速度以及在漫长地质历史中的位置,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基准和警示。冰芯记录清晰地告诉我们:当前由人类活动驱动的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速度和幅度,在至少过去80万年的自然变化中是前所未有的。 这本“地球密码本”是理解过去、警示当下、预测未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