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丽水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诸葛亮的“羽扇”是简化伞?古代文人用伞的6个讲究,比现在精致10倍

1. 诸葛亮的“羽扇”是简化伞吗?
  • 不是。 这个说法没有可靠的历史依据。
  • 功能不同:
    • 羽扇: 主要功能是扇风纳凉、驱赶蚊虫,以及作为指挥或身份象征的道具(尤其在军事指挥中)。诸葛亮手持羽扇的形象,更多是后世文学艺术(如《三国演义》、戏曲、绘画)对其“运筹帷幄、从容淡定”智慧的塑造,是风雅与智慧的象征
    • 伞: 核心功能是遮阳挡雨,是实用的遮蔽工具。
  • 形制与起源不同:
    • 羽扇: 由羽毛(如鹤、雁、鹅、雕等大型禽鸟的羽毛)制成,固定在扇柄上。其起源与扇子(如早期的竹扇、蒲扇)关系更近。
    • 伞: 由伞骨(支撑结构)和伞面(覆盖物)组成,有复杂的开合结构。其起源有多种说法(如车盖、华盖演变而来),但结构上与扇子差异巨大。
  • 结论: 羽扇和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品,功能、形制、起源均无直接演变关系。将诸葛亮的羽扇视为“简化伞”是一种误解或附会。
2. 古代文人用伞的讲究(确实比现代精致考究得多)

古代文人(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对伞的使用非常讲究,体现了身份、礼仪、审美和实用性的结合。以下是一些主要讲究:

材质考究:

  • 伞面: 最上等的是丝绸(如罗、绢、纱),轻薄透气、光泽柔和,尤其适合制作遮阳伞(称为“凉伞”或“阳伞”)。油纸伞面则更注重防水,好的油纸伞选用上等皮纸或桑皮纸,反复涂刷桐油或柿油,坚韧耐用。伞面颜色、图案也大有讲究。
  • 伞骨: 常用韧性好、轻便的竹材(如紫竹、湘妃竹、梅鹿竹等名贵竹种),也有用硬木(如紫檀、黄花梨、乌木等)制作的,不仅坚固,更显贵重雅致。
  • 伞柄: 材质与伞骨类似,常用名贵竹木,甚至镶嵌玉石、象牙、玳瑁、金银等作为装饰或握柄。

工艺精湛:

  • 制作一把上等的文人用伞是精细的手工艺品。伞骨的数量(越多越密,伞面越圆润)、弯曲的弧度、连接的榫卯结构都要求极高精度。
  • 油纸伞的上油工艺极为关键,需要均匀、层数足,才能保证防水性和耐久性。
  • 丝绸伞面的裁剪、缝制也要精细,确保伞面平整美观。
  • 装饰工艺琳琅满目:雕刻(伞柄、伞斗)、绘画(伞面题诗作画)、书法(题字)、镶嵌、刺绣(丝绸伞面)等,将伞变成一件艺术品。

装饰风雅:

  • 伞面绘画: 是文人伞最显著的特色。常见题材有山水、花鸟、梅兰竹菊、文人雅集图、诗词意境等,由名家绘制或文人自己挥毫,极具文人意趣。油纸伞上也有精美的手工彩绘。
  • 伞面题字: 书写诗词、格言、斋号、名款等,字体多为行书、楷书,体现书卷气。
  • 伞柄、伞斗雕刻: 雕刻山水、人物、瑞兽、云纹、诗文等,方寸之间见功力。
  • 流苏、玉佩: 伞柄末端常系有丝质流苏,或悬挂小型玉佩,增添飘逸灵动之感。

身份象征与等级礼仪:

  • 颜色与形制: 在古代(尤其明清),伞的颜色、大小、材质有时是身份等级的象征。例如,黄色曾是皇家专用色,高级官员可能有特定颜色或规格的“仪仗伞”。
  • “华盖”与“凉伞”: 高规格的伞(如帝王、高官的仪仗伞)被称为“华盖”或“罗伞”,尺寸巨大、装饰华丽,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文人日常所用的“凉伞”则相对雅致内敛。
  • 使用场合: 在正式场合或拜见尊长时,持伞的礼仪(如何时开合、如何持握)也有讲究。不能持伞进入他人厅堂或重要建筑内是基本礼仪。

功能细分:

  • 遮阳伞 (凉伞/阳伞): 主要用丝绸等轻薄材料,强调透气和遮光,装饰性更强。
  • 雨伞: 主要用油纸或厚布,强调防水性,结构更坚固。
  • 文人出行,常会根据天气和场合选择不同的伞。一把制作精良、装饰风雅的伞,本身就是主人品味和身份的体现。

文化意蕴与精神寄托:

  • 伞在文人心中不止是工具,更是文化载体和精神寄托
  • 伞下的方寸之地,是个人独处的空间,也是观景、沉思、吟咏的场所。伞面所绘的山水,寄托着林泉之志;所题的诗词,抒发着胸中情怀。
  • 伞的“庇护”意象,也常被文人引申为对理想、气节或心中净土的守护。
  • 在文人画中,一把点缀在山水间的伞(或亭子,常被视为固定的大伞),是点景的重要元素,暗示着人物的存在和超然世外的意境。
总结

诸葛亮的羽扇与伞并无直接关联,羽扇是智慧风度的象征,伞是实用与礼仪的遮蔽工具。

古代文人用伞,其精致程度远超现代工业化生产的伞。这种精致体现在:

  • 极致的选材(名贵竹木、丝绸、桐油)
  • 精湛的手工技艺(结构、涂油、装饰)
  • 深厚的文化内涵(绘画、书法、诗词、雕刻)
  • 严格的礼仪规范(身份象征、使用场合)
  • 雅致的审美情趣(风雅装饰、意境营造)

可以说,一把上等的古代文人伞,是实用器、工艺品、身份符、风雅物的结合体,凝聚了工匠精神和文人意趣,其考究程度确实让现代以实用性和效率为主的伞难以企及。它们不仅是遮阳挡雨的工具,更是古代文人精致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