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深入解析一下挖掘机的工作原理,从核心的动力系统到关键的液压装置,带你了解这台“钢铁巨兽”是如何运作的。
核心思想: 挖掘机本质上是一个能量转换和精确控制的系统。它将发动机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再通过液压执行元件(油缸和马达)将液压能转换回强大的机械力和运动,并通过精密的控制系统(主要是液压阀)来指挥这些动作。
核心构造与工作流程
动力之源:柴油发动机
- 作用: 提供整台挖掘机运转所需的原始动力(机械能)。它是整个系统的“心脏”。
- 工作原理: 通过燃烧柴油产生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运动,驱动曲轴旋转,输出强大的扭矩和转速。
- 关键部件: 燃油系统、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等。
- 输出: 高速旋转的曲轴(飞轮)。
能量转换中枢:液压泵
- 作用: 将发动机输出的机械能(旋转)转化为液压能(高压油流)。这是液压系统的“源头”。
- 工作原理: 发动机通过联轴器或齿轮驱动液压泵的主轴旋转。泵内部(通常是柱塞泵或齿轮泵)的精密结构在旋转过程中,从油箱吸入低压油,在密闭容积内挤压油液,使其压力急剧升高,然后排出高压油。
- 关键类型:
- 主泵: 通常是两个或多个并联的变量斜盘式轴向柱塞泵。这是提供动臂、斗杆、铲斗、回转等主要动作所需高压油的主力泵。其排量(输出流量)可以通过改变斜盘角度来调节(变量泵),从而匹配不同工况下的流量需求,提高效率。
- 先导泵: 一个较小的定量齿轮泵。它提供较低压力的油(先导油),专门用于驱动控制阀阀芯的移动,操作手柄的动作最终控制的就是先导油路。这样设计是为了让操作更轻便精确,同时保护主系统。
- 输出: 高压液压油(主泵输出)和低压先导油(先导泵输出)。
能量分配与指挥中心:控制阀组(主控阀)
- 作用: 相当于液压系统的“交通警察”和“指挥官”。它接收操作员的指令(通过先导油压信号),精确地控制高压油的流向、流量和压力,将其分配给各个执行元件(油缸或马达)。
- 工作原理:
- 操作员移动驾驶室内的操作手柄/脚踏板。
- 手柄/踏板的移动会改变先导阀(通常是比例减压阀)的开度,输出与操作量成比例的先导控制油压。
- 这些先导油压信号被输送到主控阀内对应阀芯的两端。
- 先导油压推动主阀芯克服弹簧力移动,从而打开或关闭主油路通道。
- 主阀芯的移动方向和开度决定了:
- 流向: 高压油进入油缸的哪一腔(推动活塞杆伸出或缩回)或马达的哪一油口(决定马达旋转方向)。
- 流量: 开度越大,通过的油量越多,执行元件的速度越快。
- 压力: 阀内通常集成了溢流阀(安全阀),当系统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开启泄压,保护系统安全。还有过载补油阀,在油缸受到巨大外力冲击时提供缓冲保护。
- 关键部件: 多个并联的阀芯(分别控制动臂、斗杆、铲斗、回转、行走等动作)、溢流阀、过载补油阀、阀体、先导油接口等。
- 输出: 受控的、流向特定执行元件的高压油流。
力量与运动的执行者:液压执行元件
- 液压油缸:
- 作用: 将液压能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和巨大的推力/拉力。负责动臂的升降、斗杆的伸缩、铲斗的挖掘/倾倒。
- 工作原理: 高压油进入油缸的无杆腔或有杆腔。进入无杆腔推动活塞杆伸出,产生巨大推力;进入有杆腔拉动活塞杆缩回,产生拉力。油缸的推力/拉力由油压和活塞有效面积决定,速度由进入油缸的流量决定。
- 关键部件: 缸筒、活塞、活塞杆、密封件、导向套、进出油口。
- 液压马达:
- 作用: 将液压能转化为旋转运动和扭矩。负责挖掘机的上部平台(上车)的回转和履带/轮胎的行走驱动。
- 工作原理: 高压油进入马达的进油口,推动内部的转子(如柱塞、齿轮叶片等)旋转,输出轴产生扭矩和转速。旋转方向由进油方向决定。输出扭矩由油压和马达排量决定,转速由进入马达的流量决定。
- 关键类型:
- 回转马达: 驱动回转支承(大齿圈),使上车能360度旋转。通常带有制动器(机械摩擦片或液压释放制动)和防反转阀(防止停车时因惯性或负载冲击反转)。
- 行走马达: 驱动履带驱动轮或轮胎轮毂,使整机移动。有高速马达+减速箱(行星减速或摆线减速)或低速大扭矩马达(如径向柱塞马达)直接驱动两种形式。
- 输出: 强大的直线力/旋转扭矩和可控的运动。
不可或缺的辅助系统
- 液压油箱:
- 液压油:
- 作用: 传递能量、润滑、冷却、防锈、密封。是液压系统的“血液”。
- 回油滤清器:
- 作用: 过滤系统回油中的磨损颗粒和杂质,保持油液清洁,保护元件。
- 进油滤清器(吸油滤):
- 作用: 过滤从油箱吸到泵的油液,防止大颗粒杂质进入泵造成损坏。
- 冷却器:
- 作用: 通常安装在回油路或独立回路中,通过风冷或水冷方式降低油温,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温度。
- 管路与接头:
完整工作流程示例(挖掘动作)
指令输入: 操作员向后拉动斗杆操作手柄。
先导控制: 手柄带动先导阀,产生与拉动幅度成比例的先导控制油压,送到主控阀的“斗杆回收”阀芯端。
主阀动作: 先导油压推动主阀芯移动,打开主油路通道:
- 主泵的高压油通过主阀芯流向斗杆油缸的有杆腔。
- 同时,主阀芯将斗杆油缸的无杆腔与回油路接通。
执行动作: 高压油进入斗杆油缸有杆腔,推动活塞杆缩回(回收),同时无杆腔的油被压回油箱。斗杆向机身方向收回,进行挖掘或收拢动作。
力量反馈: 铲斗遇到阻力时,油缸内压力升高。主控阀内的过载补油阀在压力过高时会开启,允许少量油液溢流或从另一腔补油,起到缓冲保护作用。系统压力由溢流阀限定。
能量循环: 做功后的低压油通过回油路,经回油滤清器过滤和冷却器冷却后,流回油箱,准备被泵再次吸入。
回转和行走动作同理,只是执行元件换成了液压马达。
总结:液压系统的优势
- 力大无穷: 利用帕斯卡原理,通过小面积活塞产生高压,在油缸大活塞端输出巨大力量。
- 无极调速: 通过控制阀精确调节流量,实现执行元件的速度从零到最大连续平滑控制。
- 布局灵活: 液压管路可以相对自由地布置,方便在复杂机械结构(如挖掘机动臂)中传递动力。
- 过载保护: 溢流阀等安全装置能有效防止系统因过载而损坏。
- 易于实现自动化: 电液比例/伺服技术的发展使得液压系统能非常精确地响应电子控制信号。
核心构造的协作关系可以概括为:
柴油发动机 → 驱动液压泵 → 产生高压油 → 主控阀(受先导油控制)分配油流 → 驱动油缸(直线运动)或马达(旋转运动) → 完成挖掘、回转、行走等动作。
理解了这个从动力到液压再到执行的能量转换和控制链条,就掌握了挖掘机工作原理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