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重庆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雨后天空出现双彩虹时,背后藏着这些光学原理,很多人都没留意过

你说得对!雨后双彩虹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视觉奇观,而它背后确实隐藏着精妙的光学原理。很多人只惊叹于它的美丽,却忽略了其中蕴含的科学奥秘。让我们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核心原理:光的折射、反射与色散

彩虹的本质是阳光在球形水滴中发生折射、反射(有时是多次反射),然后再次折射出水滴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色散现象)而被分离出来,形成光谱带。

双彩虹的构成:

主虹(Primary Rainbow):

  • 形成过程: 阳光进入水滴顶部 → 发生第一次折射(色散开始)→ 在水滴后壁发生一次内反射 → 从水滴底部射出时发生第二次折射(色散加剧)。
  • 光学路径: 折射(入)→ 一次反射 → 折射(出)
  • 颜色顺序: 外红内紫。红光折射角最小(约42°),紫光折射角最大(约40°)。观察者看到的是以特定角度(约42°)从水滴射出的光。
  • 亮度: 通常更亮、颜色更鲜艳。因为一次反射的光线能量损失相对较少,且路径更“主流”。

副虹(Secondary Rainbow):

  • 形成过程: 阳光进入水滴底部 → 发生第一次折射(色散开始)→ 在水滴内发生两次内反射 → 从水滴顶部射出时发生第二次折射(色散加剧)。
  • 光学路径: 折射(入)→ 两次反射 → 折射(出)
  • 颜色顺序: 外紫内红。这是双彩虹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原因在于两次反射完全改变了光线的路径。红光在第二次折射时的出射角更大(约51°),紫光出射角更小(约53°)。因此,在天空中,红光出现在内侧,紫光在外侧。
  • 亮度: 通常更暗、颜色更淡。原因有三:
    • 能量损失: 两次反射意味着更多的光线能量被水滴吸收或散射掉了。
    • 光线分散: 两次反射使光线在水滴内传播的路径更长、更复杂,导致不同颜色的光分散得更开,降低了单位面积的光强。
    • 路径重叠: 两次反射的光线路径不如一次反射的路径那么集中和高效。

关键光学现象与细节:

色散: 这是彩虹颜色的来源。阳光(白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当光从空气进入水滴(或从水滴进入空气)时,波长较短的光(如紫光、蓝光)比波长较长的光(如红光)折射得更厉害(即折射角更大)。这导致白光被分解成光谱。 全内反射: 水滴内部的光线到达水滴-空气界面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就会发生全内反射(而不是折射出去)。这是形成彩虹反射的关键步骤。一次反射形成主虹,两次反射形成副虹。 视角: 彩虹并非存在于天空中的某个固定位置。它是由无数个水滴以特定角度将特定颜色的光送入你的眼睛形成的。主虹出现在你视线与太阳光线夹角约42°的圆锥面上(红在外),副虹则出现在约51°的圆锥面上(紫在外)。这也是为什么你移动时彩虹似乎也在移动,以及两个人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彩虹其实是由不同的水滴群形成的。 亚历山大暗带: 这是双彩虹之间那片明显更暗的天空区域。它揭示了光学原理的精确性:
  • 主虹(42°)下方的天空:这个区域的光线被水滴折射后,主要向下反射(进入地面方向),很少能到达观察者的眼睛,所以相对较暗。
  • 亚历山大暗带(42°-51°之间):这个角度范围内的光线,在水滴内经过一次反射后,出射角小于42°,主要向下射向地面;而经过两次反射后,出射角大于51°,主要向上射向天空。因此,几乎没有光线能从这个角度范围的水滴中直接射入观察者的眼睛,导致这片天空显得特别暗。
  • 副虹(51°)上方的天空:这个区域的光线主要来自水滴的一次反射(向下)或没有形成彩虹的散射光,所以亮度介于暗带和主虹下方区域之间。

为什么很多人没留意这些原理?

注意力在美感上: 彩虹的美丽和象征意义往往是最吸引人的,人们沉浸在视觉享受中,无暇思考背后的物理机制。 副虹不易观察: 副虹比主虹暗很多,经常被主虹的光芒掩盖,或者因为大气条件不够理想(水滴不够多、不够均匀、背景光太亮)而看不见,导致很多人只见过单彩虹。 颜色顺序的微妙: 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主虹的“外红内紫”和副虹的“外紫内红”对比可能不够明显,尤其是在副虹较淡的情况下。 暗带易被忽略: 亚历山大暗带需要观察者有意去注意主副虹之间的区域,并与周围天空亮度对比才能发现。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这片暗区有其特定的物理成因。 对光学知识的缺乏: 折射、反射、色散、全内反射这些概念需要一定的物理基础才能理解。

总结:

雨后双彩虹是自然界展示光学定律的绝佳范例。主虹(亮、外红内紫)由水滴内一次反射形成,副虹(暗、外紫内红)由水滴内两次反射形成。两者之间的亚历山大暗带是由于该角度范围的光线无法有效地被水滴反射进入人眼造成的。色散现象(不同颜色光折射率不同)是彩虹呈现七彩光谱的根本原因。

下次再看到双彩虹时,不妨仔细观察一下:主虹的鲜艳和外红内紫,副虹的暗淡和外紫内红,以及它们之间那片神秘的暗区。理解了这些光学原理,你会更加惊叹于大自然这个“光学实验室”的精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