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武汉九九信息网
详情描述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宋代建筑,感受古代营造美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电视剧不仅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引人入胜,其精心还原的宋代建筑场景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古代营造美学的窗口,让人沉浸式地感受到那份精致、雅致、和谐与秩序之美。

以下是一些剧中体现的宋代建筑美学精髓及其带来的感受:

“材份制”的严谨与木构之美:

  • 核心体现: 剧中无论是盛府、顾府还是皇宫,其梁柱、斗拱、门窗的尺寸比例都透露出一种内在的秩序感。这正是源于宋代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中确立的“材份制”标准模数系统。它规定了建筑各构件尺寸以“材”为基本单位进行倍数增减,确保了结构的合理性和视觉的和谐统一。
  • 美学感受: 这种严谨的模数化设计,带来的是结构清晰、比例匀称、线条流畅的视觉享受。高大的厅堂、精致的亭台,其木构架不再是粗犷的堆砌,而是经过精密计算和艺术处理的力与美的结合。木材本身的温润质感与榫卯结构的智慧,更增添了建筑的温雅与内敛

轴线对称与院落空间的礼序之美:

  • 核心体现: 剧中官宦人家的府邸(如盛家、齐国公府、顾府)都遵循着严格的轴线对称布局。主轴线贯穿大门、前厅、正厅、后堂,形成层层递进的空间序列。左右厢房、跨院对称分布。这种布局深刻反映了宋代儒家礼制思想家族伦理秩序
  • 美学感受: 对称布局营造出庄重、稳定、大气磅礴的整体气势。院落空间(如前院、中庭、后花园)的划分,形成了开合有度、动静相宜的节奏感。观众能感受到空间本身所传达的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礼教氛围,以及在这种秩序下生活的仪式感。行走其中,仿佛能体会到那份“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空间层次与意境。

通透灵动与光影变化的意境之美:

  • 核心体现: 宋代建筑相比前代更加注重空间的通透性和与自然的融合。剧中大量运用了:
    • 格栅门窗/槅扇: 精美的格子窗(如寿安堂老太太的居所)和可拆卸的槅扇门(如厅堂),既分隔空间,又保证光线和视线的流通。格心图案(如冰裂纹、方格眼、灯笼锦)本身就是精致的装饰。
    • 屏风、纱帘、帷幔: 灵活运用这些软性隔断,既能划分空间,营造私密感,又不完全阻隔,保持空间的流动性和朦胧美(如明兰闺房、顾廷烨书房)。
    • 敞轩、凉亭、游廊: 这些半开放或开放的建筑元素,将室内外空间自然衔接,引导人们欣赏庭院景致(如剧中多次出现的赏花、品茶场景)。
  • 美学感受: 这种设计带来了光影的魔术。阳光透过格栅在地上、墙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随时间流转而变化,充满诗情画意。空间的通透与流动,营造出一种轻盈、灵动、婉约的气质。屏风纱幔的若隐若现,更添一份含蓄、朦胧、引人遐想的东方韵味。观众能深切感受到建筑不是封闭的盒子,而是呼吸的、与自然对话的有机体

园林意趣与自然融合的雅致之美:

  • 核心体现: 剧中虽以宅院为主,但后花园的设计也体现了宋代园林的写意精神。不再是唐代的宏大,而是追求小中见大、师法自然
    • 叠石理水: 小巧的假山、池塘、溪涧点缀其中(如盛家花园)。
    • 花木配置: 精心种植的梅、兰、竹、菊、芭蕉等,体现主人的品格与情趣(如明兰在祖母处学插花)。
    • 借景: 通过门窗、亭榭巧妙地将园外之景“借”入园中。
    • 路径: 曲径通幽,引导视线和步伐。
  • 美学感受: 园林是建筑空间的延伸和升华。它追求的不是纯粹的视觉奇观,而是营造一种可游、可居、可赏的意境。观众能感受到那份寄情山水、亲近自然、追求生活雅趣的文人情怀。一石一木,一花一水,都蕴含着哲理与诗意,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至高境界。

色彩与装饰的含蓄精致之美:

  • 核心体现: 宋代建筑色彩整体趋于淡雅、沉稳。剧中还原了:
    • 青绿基调: 梁枋斗拱常施以青绿彩画(虽剧中可能简化,但色调倾向一致),与木色、灰瓦相得益彰。
    • 白墙灰瓦: 大面积的白粉墙和青灰色瓦顶,奠定了素雅的基调。
    • 精致木作: 门窗、家具、栏杆的木雕纹饰(如几何纹、植物纹)繁简得当,工艺精湛而不浮夸。
    • 书画陈设: 室内悬挂字画、摆放瓷器、焚香插花,这些“软装”是宋代建筑美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体现了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味(剧中多处场景展现)。
  • 美学感受: 整体色彩和谐内敛,不事张扬,营造出宁静、清雅、书卷气的氛围。装饰细节精致考究,恰到好处,体现了宋人追求“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学理念。这种含蓄的奢华,比金碧辉煌更耐人寻味,更能体现文人的风骨与品味

总结感受:

观看《知否》,漫步于剧中构建的宋代建筑空间,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高度成熟、理性与诗意并存的营造美学:

  • 理性之美: 严谨的模数、对称的布局、清晰的功能分区,体现了宋人高度的组织能力和对秩序的追求。
  • 诗意之美: 通透的空间、流动的光影、精巧的园林、雅致的陈设,无不渗透着对自然的热爱、对意境的营造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 人文之美: 建筑空间是礼制的载体,是伦理的体现,更是文人雅士精神世界的物化。一砖一瓦,一窗一景,都诉说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气质和生活哲学——精致、内敛、含蓄、风雅

可以说,《知否》中的宋代建筑不仅提供了故事的背景舞台,其本身就是一件件巨大的艺术品,无声地传递着千年前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与审美巅峰,让现代观众得以跨越时空,真切地触摸到那份令人心醉的古代营造美学。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奢华不在于堆砌,而在于那份融入骨子里的秩序、意境与雅致